一、三百億打造文化城 山東濟寧大手筆
1、花費披露兩會嘩然 文化標志城造價三百億
在人造景觀層出不窮、各地搶做“全球華人文化精神家園”、“祭祖基地”的當下,又一件“盛舉”橫空出世。媒體報道,在山東濟寧將在曲阜向南8公里的九龍山,打造一座擬建面積達300平方公里、造價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中華文化標志城。復旦大學該課題組首席專家葛劍雄教授稱,要把標志城建成中國的“文化副都”。(山東新聞網)
濟寧興建“中華文化標志城”一事,也在兩會成爲熱點。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在政協大會做了一個名爲《加快推進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 打造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發言,將“中華文化標志城”的建設提升到了“中華文化復興的經始創舉”和“傳承中華文明的千秋偉業”的高度,而且建議以國家名義設立“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基金”,幷納入國家預算。此言引起兩會內外一片嘩然。(廣東《南方都市報》)
2、文化標志城吹牛皮 百余政協委員聯名反對
從山東曲阜向南約10公里的九龍山,過去幾乎不爲人知,然而這幾天,隨著一個橫空出世的巨大工程——投資300億元建設的“中華文化標志城”,這個小小的地方也成爲文化界的矚目之處。(上海《東方早報》)
關于“中華文化標志城”,山東方面說得很清楚,也很宏遠,“目標是規劃建設體現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東方文化聖城和共有精神家園”(省長姜大明語),但究其實質,所謂的“文化標志城”,只不過就是在山東濟寧九龍山區一座海拔高度約200米的小山周圍,建設一個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的城池,就被賦予了“承擔部分中華文化家園”的功能,還有人名之爲“文化副都”。一座城池就能代表中華文化嗎?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僅靠一座城就完成了嗎?最令人吃驚的是,濟寧“東方聖城網”有這樣一句“狂妄”的宣傳語——“中華文化標志城”要“引領政治經濟文化走向”。“中華文化標志城”何德何能,怎樣引領整個中華民族的走向?(湖北《長江日報》)
3月9日當天,兩會上炮轟“中國文化標志城”第一人、全國政協委員侯露立場鮮明地指出:“關于財政的兩個報告,給我們文化100多個億,一座(文化)城就要300個億。你看奧運會的投入也是三四百個億……這座城蓋好了以後,咱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就上去了嗎?”次日,108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要求“中華文化標志城項目必須再搞科學論證”。“文化標志城”成爲各大媒體的焦點,甚至有媒體評論指出對中華文化標志城的提案的否决將是此次兩會成功的一大標志。(廣東《新快報》)
3、標志城恐成無底洞 建立“文化副都”太不現實
兩年前,復旦大學接受了濟寧市政府的委托,爲其規劃“中華文化標志城”的建設,葛劍雄教授成了項目組首席設計專家。在許多網民眼裏,葛劍雄被認爲是“中華文化標志城”的支持方。面對媒體如潮的質疑,他爲自己澄清:“我是支持我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說支持濟寧市現在公布的方案。”(湖北《武漢晨報》)
葛劍雄稱,“文化副都的概念是想了好久我才想出來的。中國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只能造一個出來,所以這樣的東西要麽靠宗教信仰形成,要麽靠行政命令推動。” 葛劍雄表示,除非得到國家的授權,只有授權才可以成爲“國級”,可以避免其他地方跟風,“如果說它不是政府指定的,肯定你建一個我也建一個,你建100個,我建200個。”“如果沒有錢就不要做,中央不批准就不要做,否則是一個無底洞。”(上海文新傳媒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郝時遠質疑,(建一個文化副都),把能在北京解决的問題,都搬到濟寧去,到底是浪費還是節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園談到“文化副都”這個概念時說,“山東方面非常强調‘中華文化標志城’規模之大,在預算的時候,也特別强調了資金的投入”,他們竟是以巨大投入來證明這個東西的價值,“我覺得這恐怕是最令民衆感到震驚的地方”。(北京《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