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鐵施工吃“風險飯” 杭州又見豆腐渣
1、七十五米路面坍塌 地鐵工地坍塌事故震驚國人
11月15日,一場猝不及防的灾難使杭州成爲全國的視綫焦點:下午3時,杭州蕭山區蕭山風情大道地鐵一號綫湘湖站施工現場突然發生路面塌陷事故,路面坍塌的長度75米,幷下陷15米,正在路面行駛的11輛車陷入深坑。截至23日中午時分,搜救人員已經發現了17名遇難者的遺體,另有4人失踪。中國建設城市地鐵已有好幾十年的歷史,發生如此重大人員傷亡、如此大面積工程損毀的事故還是第一次。它自然引起各方高度聚焦。(江蘇《新華每日電訊》)
11月15日下午,錢塘江南岸地鐵一號綫湘湖站。下午3點20分,打孔工人方德倫忽然聽到了很多鋼管的碰撞聲。抬頭一看,粗大的紅色鋼管正向這位45歲的湖北工人砸去,“兩邊的墻好像瀑布一樣壓下來”,方當場暈了過去,後被工友救起。(北京中國網)
在地面28米之下的鋼筋工人陳景友眼前更加恐怖,當時“好像打雷一樣,四周泥土傾瀉而下”,像地震一樣。在工地最底部的陳景友被埋,最後通過多次努力自行爬上地面。但他的另外21位同事可能全部已遭遇不幸。塌陷之後不久,附近的河水倒灌形成巨大的水坑,淹沒了失陷的工人。(北京人民網)
2、地鐵建設四大風險 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皆有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是國內交通隧道工程界的權威專家。16日,王教授趕到杭州,在查看了地鐵工地事故現場,調閱了相關資料幷與其他專家交換意見後,他的判斷是:工程項目建設存在規劃、設計、施工、運營4道風險。(上海文新傳媒網)
王夢恕說,杭州地鐵邊上的道路規劃錯了,不應從施工區域通過,原因是發生事故的工地離公路太近,交通繁忙,每天約有3萬輛的車流量,其中40%是大車、重車,而且工地附近還有水塘,一旦出現問題,就可能造成群死群傷事故。對這一點,施工方事先缺少分析。
專家指出,類似這樣複雜的環境,一般不適宜建設地鐵。如果一定要動工,也應完善方案,事前采取限行等措施,幷對路面加固。另外,如采用“暗挖”法施工,相對來說安全性更高一些,但實際上這裏采用的是花費較少的“明挖”法施工。“加上連續幾天下雨,工地水管又破裂滲水,幾個因素加起來,釀成了事故。”王夢恕表示,此次事故原因是綜合性的,是長期積累問題的總暴露。(北京《人民日報》)
有媒體人士分析說,杭州地鐵是杭州城建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周期最長、涉及面最廣的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計劃總投資人民幣220億元。“這麽大的蛋糕,誰都想咬上一口,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幷不值得奇怪。”(上海《東方早報》)
3、工人未經安全培訓 杭州地鐵工地傷亡史上最重
在杭州地鐵坍塌事故中幸存的工人,大多從事扎鋼筋、木工、防水工、泥工等工作,不少人是剛剛種完小麥來到城裏打工的農民。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對記者說,自己只知道幹活,在上崗前沒有經過起碼的技術培訓或者安全培訓。由于沒有經過培訓,在事故發生時,現場施工的工人大多驚慌失措。“有人嚇得四處躲;有的跑錯了方向,鋼柱一倒,人就不見了;有的被倒塌的鋼柱死死壓住,發出撕心裂肺的呼叫。”不止一位目擊者這樣說。(北京《中國青年報》)
在這次事故中受傷的木工班帶班師傅宋長法說,在以往的地鐵施工中,土挖進去一點,馬上就有一個支撑撑上去,防止上面的泥土掉下來,接著挖土的小工才會繼續往前挖,“在杭州施工時,挖土的人已經挖進去很遠了,甚至連土都已經清運出去了,支撑還沒做上去。”宋長法當時隱隱覺得,這樣施工方法不對,支撑沒上去,挖土的人太危險了。宋長法認爲,這次事故原因,與施工人員缺乏施工經驗、施工方式不對有關係。“被泥土埋在裏面的,就有許多是在最南邊挖土的人。如果支撑做好了,就算出事,他們也有逃生的機會”。(北京環球網)
祝孔剛是工地上的一名鋼筋工,在此次事故中僥幸死裏逃生。他認爲事故之所以造成這麽大的傷亡,跟安全通道太少有關係。“這麽長的隧道,只有一個樓梯可以上去,安全通道只有一個。”(北京《人民日報》)
當事故發生時,驚慌、恐懼,求生的欲望讓工人們紛紛拔腿就跑,但兩側的墻壁與10多米深的基坑以及被毀壞的梯道,却讓他們不知道如何逃生。“當時聲音很大,鋼管石塊什麽的都往下掉。”一名幸存者回憶,“我們下面一共有三四十個人,是分兩批從吊籃逃出來的。”“如果有人教我們一下就好了。”他說,第一批坐上吊籃的一共有20多人,由于大家拼命地逃,在擁擠中有4人掉下吊籃。(四川在綫網)
而且,現場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也面臨質疑。事故發生後,甚至一時搞不清究竟埋了多少施工人員。一開始救上來的農民工說估計下面有50多人,到16日下午,中鐵四局集團黨委副書記資寶成宣布,人員清查有誤,失踪人員由17人增加到18人。至今仍有不少人質疑失踪的真實人數。(上海《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