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美博弈升級 中國應對更加成熟
1、雙方冷靜克制 中美兩國不會擦槍走火
中美兩國正在日本海(韓國稱東海)、南海進行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較量。在日本海海域,美韓軍演如火如荼,被稱為猛禽的隱性戰機F-22高調亮相,美國核子航母華盛頓號以及三艘核子神盾驅逐艦與韓國艦艇組成的艦隊宛如海上長城,耀武揚威,解放軍則在之前的東海實彈演習後,再度在美韓第二階段演習的黃海海域,舉行“先發制人”的軍演,雙方軍演的畫面,出現在全球媒體,挑動國際輿論的神經。而在南海主權問題上,雙方則採取“文攻”,中方強調南海是中國核心利益,與鄰國的領土領海糾紛,應該通過雙邊協商解決,而非將問題國際化,美國則表現出一貫的“替天行道”姿態,明確將干預南海問題的爭端,把美國重返亞洲,尤其是中國周邊地區的信息表達得清清楚楚。
從表面上看,美韓軍演引發的對峙,刀光劍影,硝煙滾滾,如果雙方擦槍走火,那就是一場局部的海上惡戰,並可能把這個地區捲入核戰的萬劫不複之地,因此緊張度極高;而南海問題,還是唇槍舌劍,輿論表態,尚沒有兩軍對壘的險情出現,可謂是“未雨綢繆”,緊迫感沒有前者大。其實不然,雙方在特定區域進行海空軍演,加上朝鮮威脅要用核子武器報復,事態緊張,但是,因為演習是有期限的,加上是在公海領域,中美雙方要造聲勢,但也相當克制,直接捲入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演習結束,事態自然會和緩下來。(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最重要的是,無論美中,都沒有借題發揮,蓄意引發戰爭,而兩韓也沒有希望把美中拖下水,一戰決定朝鮮半島的未來命運。相反,南海問題,涉及多國主權領土的糾紛,加上資源競爭,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將成為這個地區爆發戰爭的熱點,危險是持續的,宛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而多年前的南海撞機事件,也證明兩國在這個區域的潛在衝突性相當大。(日本《東方時報》)
令人關注的是,中美國內的民間智庫輿論,都有相當冷靜的不同聲音。在中國,有意見認為,當年中國在南海撞機中,只是死了一個飛行員,在南斯拉夫使館被炸的悲劇中,也只有零星人員傷亡,但是中國政府已經面臨巨大民意壓力,美國如果不表一下姿態,甚至還公開用戰爭威脅,中南海如何處置將關係到國本存亡。如此對照,韓國軍艦被炸,40多名官兵死亡,但朝鮮非但不認帳,還表現出不惜一戰的姿態,請問,韓國不拉著美國大規模軍演,何以收回顔面?何以面對國內的壓力?同樣,在美國,也有意見認為,中國最不喜歡被人用槍架著脖子說話,美國如今採取強硬政策,勢必適得其反,傷害美中在核擴散金融穩定,對付氣候暖化等全球化重大議題上的協調與合作。(美國《世界日報》)
2、從容應對威懾 中國軟硬兼施有理有節
細觀北京方面一系列應對動作,堪稱謹慎有之、從容有加,並透露出不懼做最壞打算的強硬底線。(韓國《東亞日報》)
美韓最初稱將在中國“家門口”的黃海舉行軍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很快以軍方高層身份明確表示反對,而外交部發言人又接連四次在記者會上表態,“堅決反對任何外國軍用艦機在黃海以及其它中國近海從事影響中國安全利益的活動”。
北京的外交辭令沒有給美韓方面預留可以通融的空間,且在不厭其煩地表明立場的同時,又有軍方智囊不斷“喊話”,作解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解放軍少將羅援通過媒體指出,中國在黃海地區曾有慘痛歷史,不容別國再次觸動。美國如將“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派到黃海,其作戰半徑覆蓋華北和遼東半島大部分地區,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心臟地帶。
可以看出,北京以官方、半官方兩種管道發聲,軟硬兼施,將己方立場桌面上下的話都清晰傳達,爭取以對話方式消除現實壓力。這與以往非常不同,體現了中國在應對軍事威脅方面更加成熟而理性的操控能力。(《澳門日報》)
在實際行動方面,中國的軍事反制也注重把握分寸。東海艦隊日前進行實彈演練,引發輿論聯想。軍方還向媒體指出:參加演練的新型導彈快艇主要擔負突擊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的任務,機動靈活,隱身效果好,突擊威力大,被稱為“海上狙擊手”。
雖然亮劍意味鮮明,但就官方主要媒體報道而言,此次演練雖然高調但並未過度渲染,一是北京自知中美海軍力量懸殊,二是乃刻意追求“不走火”的效果。(香港《明報》)
3、中國並非輸家 軍演風波還須痛定思痛
軍事演習,只要不擦槍走火,演變成真的戰爭,那都只是威懾力量,最後的勝負得失,還得從外交利益上去檢驗。誰都知道,這波軍演,從例行公事,變成雙方的較量,導火線是天安艦事件,深層原因則是中國海軍崛起引發美國的高度關注,從而展開圍堵之勢。但這樣的較量,連摩擦都稱不上,雙方極為克制,大都是為了因應各自國內的政治與民意壓力,根本沒有乘勢打一場海戰的企圖。一旦演習結束,其他話題在這個區域成為新熱點,如今的劍拔弩張,就會成為歷史。
問題是,一向得道多助的中國,在這波軍演風波上,好像“孤立無援”,而一向霸道的美國,則好像再度被奉為上賓與領袖。更嚴重的是,原來在經濟整合中有意排除美國的東盟國家,卻在這次河內舉行的東協峰會上,公開拉攏美國力量進入南海爭端,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立刻借題發揮,高調宣布美國將干預南海爭端。東協顯然是現實主義,經濟上傾斜中國,軍事上仰仗美國,兩邊得利。但美國借力使力,美國在東海南海,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盟友,明裡暗裡公開挑戰中國的海洋崛起,美國的回歸亞洲,找到了有利的切入點。(香港中評網)
中國在東亞的崛起,是一百多年來第二個國家在這個地區具備了和西方強國、甚至美國抗衡的實力,第一個國家則是明治維新後崛起的日本。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當年日本崛起後,雖然打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但並沒有真正與區域內的國家攜手合作,而是盛氣淩人要作老大,要這些國家將日本視為宗主國,在日本指揮的旗號下與西方帝國主義抗衡,結果成為亞細亞的孤兒,腹背受敵。
這次美韓與中國雙方軍演風波,中國在軍事上並沒有吃虧,在外交上則占了下風。因此,中國在兩個問題必須立刻著手處理:一是朝鮮的政策要回歸“常識”,回歸到“中國國家利益優先”的原則;二是要主動推動亞洲集體安全體制,即使對那些與中國有南海島嶼之爭的國家,也要進行軍事合作,這樣就能夠把分歧限定在非軍事領域,通過談判協商解決,而不是把這些國家推給美國。中國參與這樣的機制建設,美日韓同盟就會鬆懈,夏威夷軍演背後的美國隱藏對付中國的目的也難以達成。當然,在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制問題上,不要排除美國也是一個主導國家,中美的軍事交流合作機制也是亞洲集體安全的基石之一。(英國《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