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震後日本何處去 大衰退還是新振興
1、未被傷筋動骨 日本可望短期恢復元氣
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地震,隨後海嘯、核洩漏、火災、火山爆發、電力不足、工廠停產……一系列的追加打擊,讓浪漫櫻花盛開的國度瞬間變成人間“地獄”。地震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影響同樣巨大。汽車、電子、石化、鋼鐵等日本支柱型產業都在遭遇了大面積停產的慘狀。據最新消息,此次地震給日本帶來的經濟損失或許超過1000億美元,而後續的負面影響還難以評估。 (廣東金羊網)
“日本3月11日地震與二戰和阪神大地震相比,不管是在損失程度還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都相對要小一些。所以,日本經濟再次實現快速恢復的可能性非常大。”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馬遙判斷,隨著地震損失報告的公布,核電站危機的解除,日本經濟將停止下滑。災後重建則會拉動內需,短期內日本GDP將實現增長,增加投資者信心,刺激日本經濟繼續好轉。雖然不會迅速反彈,但實現平穩增長並不困難。
馬遙表示,3月11日的地震對日本製造業造成傷害還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日本北部沿海受損失的4個縣在產業結構上並不是日本製造業的集中地。而且,日本本土製造業只屬於日本製造業產業鏈的一部分,不會對整個製造業產業鏈造成太大的影響。 (北京《中國產經新聞報 》)
2、傷及民眾信心 日本經濟恐將倒退十年
雖然危機的來臨讓日本人開始再次期待“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指:窗子上的玻璃被全部打碎後,再重新安上新玻璃。新玻璃的安裝自然會拉動需求,刺激消費,並借此讓經濟迅速地到恢復。)的再次啟動。
“破窗效應”曾在二戰和阪神地震之後多次上演。不過,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湧看來,時過境遷,日本想輕鬆邁過這道坎並不容易。江湧表示,日本的這次9.0級地震的毀滅性相當大,許多的基礎設施都已毀掉,既有的財富受到嚴重損失,還對財富的再創造造成了重創,日本消費能力大幅下降。與阪神大地震相比,現在日本人口的老齡化更加嚴重,國民信心也繼而走低。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日經225點指數3天內已經下降16%。而重現“破窗效應”的前提就是民眾的信心。”(北京中國經濟網)
在地震爆發之前,日本已經連續幾十年出現經濟不樂觀的現象。“上世紀90年代失去了第一個10年,本世紀初失去了第二個10年,第三個10年剛開始又遭遇了天災,有點類似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感覺。現在日本財政與阪神地震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地震給日本經濟帶來的是雪上加霜。”江湧說。
更加令人揪心的是,日本核輻射的壓力在不斷加大。3月16日的福島核電站失火導致低水平核輻射物質已經飄向東京,令民眾紛紛逃離首都,引發越來越嚴重的全球性恐慌。“如果出現‘輻射危機’,那日本經濟將會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失,‘倒退十年’也將有可能出現。”馬遙說。 (北京《中國產經新聞報 》)
3、觸動政壇生態 親美勢力可能急劇上升
日本蒙受巨災,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日本也首先向美國求助。美國這樣的表態,也是基於美國自己全球戰略的需要。
首先,日本是美國在東亞的最重要同盟國家,日本如果“沉淪”,美國的亞洲戰略,尤其是東亞戰略,將失去前沿基地,因此,美國要盡一切力量,保證日本度過難關,繼續扮演美國在東亞“不沉的航空母艦”的戰略角色。
其次,美國充分知道,日本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要全力救災,勢必要從美國撤出部分資金,這對美國的經濟復甦,將是重大打擊。因此,全力救助日本,縮短救災和災後重建的時間,對美國也是利多,換句話說,救援日本,就是幫助美國自己。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民間的親美勢力,是否會急劇上升?民眾對美國的接受程度,是否會再創新高?這將影響日本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影響東亞的政治格局。(美國《世界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