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比亞混亂剛開始 空襲只是第一步?
1、空襲難達目的 設立禁飛區恐成持久戰
對於是否實行“禁飛區”,國際社會一直猶豫不決。“禁飛區”並非簡單的禁飛——背後隱含著採用武力貫徹的選項。安理會也明白,已在位42年的卡扎菲,可不是“紙老虎”。這意味著,即便是聯合國安理會的禁飛決議,他也很可能公然違抗。有分析指,法、英等國一開始就非常支持“禁飛區”,是因為他們視其為可行和有效的方式。利比亞近在地中海南岸,從意大利或馬耳他的軍事基地可以很容易地在軍事上控制。但這種分析或許高估了軍事干預的勝算。(海南《新世紀》)
輪番空襲過後,當地媒體報道稱利比亞的防空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奧巴馬強調,雖然美國的政策是希望迫使卡扎菲下台,但美國中東問題專家亞瑟•赫曼指出,二戰後沒有哪個政權是僅靠空襲就垮台的,美軍的高爆炸彈當年沒能讓薩達姆屈服,現在同樣不會在卡扎菲身上奏效。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了兩年時間、飛行超過10萬架次才建立了禁飛區;而美軍在伊拉克上空的禁飛區持續了12年之久,才將薩達姆政權徹底摧垮,最終還是依靠了地面部隊。
顯然,美國如果堅持軍事介入僅限於禁飛區,就要準備接受利比亞長期僵持的內戰局面。而如果美軍最終派出地面部隊,則利比亞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阿富汗。前北約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將軍指出,軍事干預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速戰速決,從軍事角度看,目前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目標已經實現,但如何從政治層面定義軍事行動的成敗,是美國面臨的真正挑戰。(北京《中國青年報》)
2、加劇利國混亂 軍事打擊恐難短期結束
多國部隊也還在每天對利比亞進行轟炸,利比亞國家和卡扎菲未來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海外專家分析,這場軍事行動難以在短時間內結束,並將加劇利比亞的混亂局勢。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3月23日在開羅會見埃及總理謝拉夫說,在利比亞禁飛區的軍事行動沒有時間限制,目前尚不清楚軍事打擊會持續多久,多國部隊會對軍事打擊的效果進行評估。他同時表示,目前沒有人認為軍事行動會在兩三個星期內結束。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中東前景項目研究員讓姆•阿亞迪指出,利比亞正在出現“另一種危險的苗頭”。利比亞有眾多部族,民眾首先忠於部族,而後才忠於國家。卡扎菲之所以能夠長期執政,就在於多個大部族願意向他效忠。眼下的多國軍事行動難以從根本上撼動卡扎菲。多位專家還指出,卡扎菲幾無和西方和解的可能,曾經和薩達姆並稱阿拉伯世界“革命雙雄”的卡扎菲在西方軍事行動面前,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他很可能面臨和薩達姆相同的命運。而利比亞一旦失去卡扎菲這樣的強人,國內局勢可能再度失控,各派紛爭再起,造成軍閥割據,出現“又一個索馬里或者阿富汗”。(北京《了望》新聞周刊)
3、已成戰爭僵局 西方會否重蹈伊戰覆轍
3月19日聯軍第一枚導彈投向利比亞,隨之而來的各種疑問,也在人們心中投下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卡扎菲挺過了聯軍空襲怎麼辦?利比亞會不會因此陷入長期內戰甚至分裂?當的黎波里街頭的婦女和兒童屍體出現在媒體鏡頭中,聯軍的合法性和正義性會怎樣的質疑?如果西方世界致力於保護的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最終倒向基地組織怎麼辦?再退一步說,如果一切順利,掌權的新利比亞政府會不會重蹈卡扎菲獨裁政權的覆轍?
在反對聲音的重壓下,愛出風頭的薩科齊政府和處境尷尬的奧巴馬政府,不約而同變得審慎起來。利比亞的緊張局勢,在北約最終全面接管美歐軍事行動之後,將變得更加複雜。是執行空中斬首行動,尋求對卡扎菲的肉體消滅,還是繼續對利比亞軍事設施狂轟濫炸,在政府軍頑強抵抗下,將戰事拖入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利比亞不是伊拉克,西方卻可能兩次踏入同一個泥潭。(廣東南方報業網)
所有這些疑問,隨著戰事不斷推進,答案不是更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在利比亞發生的一切,無論結局如何,都將激發中東北非的更大動蕩。叙利亞也開始騷動,在西方眼中,那裡的執政者和卡扎菲一樣強悍和獨裁。由突尼斯和埃及開始的,所謂民主化浪潮的良好開端,將隨著利比亞亂局而前功盡棄。阿拉伯的執政者和反對派將認定,一旦撕開街頭運動的口子,暴力與死亡會是唯一的結局。
西方過於自信的發動了這場戰爭,而現在,利比亞局勢正成為一場三方博弈的賭局,美歐、卡扎菲和阿拉伯世界都在拼命下注,從聯軍對利比亞的第一波空襲開始,賭盤已破,此後再無和局的可能。(北京鳳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