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陳江會(資料圖片) |
中評社台北12月16日電/海基會及大陸海協會本周二在上海舉行第六次“陳江會談”預備性磋商,雙方敲定本次會談於本月20至22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預訂將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就本次未能完成簽署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後續協商事宜作出安排。
旺報今天社評指出,儘管第六次“陳江會談”任務單純,但因為在台北市舉行,仍有一定的敏感度。去年及前年在台灣舉行兩岸會談都曾出現抗爭活動及警民衝突事件,這次會談能否擺脫類似負面經驗,攸關兩岸會談能否真正邁向“常態化”。
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在大陸及台灣輪流舉辦,是基於對等及尊嚴的考量,但是,因為台灣內部藍綠嚴重對立及部分人士意識形態作祟,具有指標意義的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不免成為綠營抗爭及有心政治人物操作民粹的最佳標的。回顧前年12月同樣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第二次“陳江會談”,當時陳雲林係第一次來台且是歷年來台層級最高、政治意義最強的大陸指標人物,因而民進黨及部分綠營激情人士組成大陣仗的抗爭活動對待,並與維安警力爆發數起嚴重衝突;陳雲林及大陸代表團數十名團員在台期間幾坐困晶華酒店,也為兩會會談留下極為負面的示範。去年12月在台中裕元花園飯店舉行的第四次“陳江會談”,民進黨及綠營人士抗爭強度雖大幅降低,但仍是紛紛擾擾,觀感不佳。
政府顯然也體認到“陳江會談”在台灣舉行的高政治敏感性,因而在相關安排上,均以避免發生突發狀況為最高考量,例如:會談地點均選擇中央容易掌控的執政黨執政縣市,並以維安部署較容易的飯店為最優先;會談時間盡可能避開島內重要選舉或其他政治敏感時間;規劃在台簽署的協議也屬較不敏感的協商議題;對陳雲林及大陸代表團在台各項行程及活動均採高規格維安部署,而且未透明處理,以預防可能的意外。另外,鑑於第二次“陳江會談”馬英九在台北賓館接見陳雲林引發的爭議及連串政治效應,在後續會談台方盡可能避免具有高政治意義的會面及敏感行程。政府苦心積慮降低“陳江會談”的敏感性,充分反映出迄今在台灣內部對兩岸制度化協商仍難凝聚共識,與協商“常態化”的政策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社評認為,第六次“陳江會談”是改變上述不正常狀況的契機,理由如次:
第一,“陳江會談”已經進行到第六次,以台灣民主化程度,沒有理由不能理性面對兩岸高層會談。
第二,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在五都選舉展現理性、溫和的政治路線,雖然在選舉過程中避談兩岸政策,但從該黨參選人皆未積極反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政策觀察,未來民進黨不會重蹈激情的兩岸對抗路線,乃勢所必然。
第三,兩岸協商已從量變走向質變,尤其ECFA生效後,即將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展開高密集、高強度的經貿協商,兩會會談的功能及定位也將隨之改變,朝野均有必要調整心態與做法以因應即將開啟的兩岸常態化協商的嶄新情勢。
基此,我們強烈呼籲,面對即將在台北舉行的第六次“陳江會談”,朝野均應展現令社會耳目一新、有別於過去的新作為;政府對陳雲林來台的各項安排,應做到信息充分公開與透明,維安部署也要避免“嚴陣以待”的高度警戒氣氛,讓多數警力能夠備而不用;在野陣營尤其民進黨亦須以理性監督替代不理性抗爭活動,並應盡可能約束外圍團體不刻意製造紛爭。
更重要的是,朝野應該嘗試建立處理兩岸事務的直接溝通管道,就陳雲林一行在台期間雙方的對應作為及可能突發狀況的處理,進行必要的對話與協調,建立一定默契,以確保代表大陸的協商團隊在台期間能夠受到理性和平的對待,並充分體驗台灣的民主與法治精神。
果能如此,第六次“陳江會談”的意義及成果將大為提升,也是邁向兩岸協商“常態化”的關鍵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