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戰場接軌 中國陸航強化複雜環境野戰訓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1 09:16:55  


解放軍陸航部隊武裝型米171對地攻擊。(資料圖)
  科學運籌不忙亂 

  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擺在了瀋陽軍區某陸航團黨委“一班人”的面前。

  作為一支專業門類多、技術性強、保障要求高的高技術兵種部隊,該團正處在運輸保障型向武裝攻擊型、基地化向野戰化轉變的特殊時期,特別是近幾年裝備升級、換代加快所帶來的裝備編制和人員編制不匹配、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適應形勢的需要?團黨委經過反復研究論證,一套專業訓練措施應運而生:全面開展“全員額、全要素、全課目”專業訓練。

  針對專業多、組訓難的特點,該團採取大專業小集中、小專業大集中的崗位元練兵方式。對飛行、機務等人員較多的專業,分專業、按崗位分級、分批組訓,採取新老分訓、以老帶新、互結幫學對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展開。對飛行保障等人員較少的專業,分時段、相對集中訓練。對“獨生子”專業,專門調整1-2名與其專業有關聯的幹部或士官進行配組訓練,實現“一專多人”,提前儲備人才。

  為達到內容訓全、時間訓夠、品質達標的目的,該團根據訓練大綱和等級評定等有關法規,確定了首長機關、飛行系統、裝備保障系統、戰勤保障系統4個方面、18個崗位練兵的具體內容,做到任職缺什麼補什麼,崗位需要什麼練什麼。他們還結合訓練階段和課目轉換,廣泛開展比武競賽活動,將比武成績與年度評功評獎、幹部晉升職務、士官選取晉級掛鈎。

  讓訓練與戰場接軌

  “沒有把部隊拉出去的勇氣與魄力,訓練不跟戰場接軌,戰鬥力提升就會失去‘助推器’。”在一次議訓會上,該團黨委達成共識:陸航部隊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投送力量、俯瞰戰場態勢的空中制高點和資訊傳輸的“中轉站”,在作戰中一定要考慮全時、全域、全天候使用,必須把部隊拉出去開闢野戰機場組織飛行訓練。

  在征得上級領導機關的同意後,部隊成建制千里轉場至科爾沁草原,將白城的一個人工降雨基地開闢成野戰機場。在兩個半月的駐訓時間裏,該團充分利用白城地區大風、低雲、降雨等氣候特點,以及草原、沙漠等地理環境,組織進行了在本場難以實施的低空、超低空、沙漠搜救等課目訓練,探索了野戰條件下的各種保障模式。這一訓練模式,不但拓展了飛行訓練的時間和空間,而且使飛行訓練更加貼近實戰要求,為戰時就近就便利用簡易民用機場、高等級公路、大面積堅固場地、較硬土質草原等開闢野戰機場積累了經驗。

  2005年6月下旬,該團採取地面摩托化行軍、海上輪渡和鐵路輸送三種開進方式,輾轉千餘公里從部隊營區來到山東某地,參加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正式演習那天,飛行員駕馭“鷹群”按時到達指定海域上空。躍升、俯衝、攻擊、退出……一枚枚航空火箭彈呼嘯著準確撲向“敵”陣地,“敵”一個個堅固的目標頃刻間灰飛煙滅,他們出色完成了兩棲登陸和強制隔離作戰任務。

  始終為訓練“吹氧助燃”

  這幾年,該團多次參加演習、演練、救災等重大軍事行動,均出色完成任務。上級評價他們,平時過得硬,關鍵時刻用得上。官兵們心中有數:團隊建設形勢喜人,一個重要原因是團黨委“一班人”把中心工作擺到“中心”,做到了強勢“領航”。

  在這個團,團領導個個是抓訓練的內行。團政委趙俊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03年5月,已經在某機械化師副師職崗位上幹滿3年的趙俊才,來到該團高職低配當團政委。當時已經43歲的趙俊才重新拿起書本,開始了新的起跑。他的辦公桌上總是擺著《飛行條令》、《直升機駕駛手冊》、《地面預習教科書》等專業理論書籍,白天忙就利用晚上時間吃“小灶”,學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每個飛行日,他全程跟班,瞭解掌握飛行組織指揮和飛行活動的一些基本程式。座艙、機庫、模擬訓練室、塔臺、飛行樓,總能看到他的身影,飛行員、機務人員都成了他的老師。僅半年時間,他就基本弄清了直升機上儀錶和各種開關的位置功能,瞭解了氣象、航調、通信導航等知識,掌握了團屬機種、機型的性能。

  2004年初,團裏召開黨委議訓會,籌劃年度軍事訓練,趙俊才提出“飛行訓練全年要前重後輕,基礎訓練、重點課目安排在上半年,執行各種任務安排在下半年”的想法,得到常委一致認可。會後,原團長李軍由衷地說道:“老趙,看來你天天晚上點燈熬油沒白費啊!”

  團黨委“一班人”不遺餘力地為訓練“吹氧助燃”,帶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先進團隊。去年,該團被總部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甲類戰鬥團。(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