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陸軍輪式步兵戰車夜間射擊訓練。(資料圖) |
推進軍事訓練向資訊化條件下轉變,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但就其本質而言,就是提高軍事訓練的資訊化含量,增強部隊資訊化條件下遂行多樣化任務的能力。南京軍區某師堅持以軍事鬥爭準備為牽引,圍繞提高部隊資訊化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展開一系列實踐探索,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有了‘首席資訊官’這個調節器,我們師的訓練轉變步伐變得有序協調了。”這是5月下旬,南京軍區某師師長鄭和向記者介紹如何成系統推進訓練轉變的一個切身體會。他告訴記者,推進訓練轉變,首先要做好“統”的文章。師旅機關通過建立“首席資訊官”制度,有效地統一了裝甲兵、炮兵、防空兵、步兵等兵種的訓練計劃,協調了偵察情報、火力打擊、後勤保障等作戰單元的科研革新步驟。
師參謀長張平潯自從當上了“首席資訊官”,心中就一直裝著一個“統”字。翻開他的工作日志,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本月訓練計劃:網上訓練、電磁干擾、空地對抗、精確保障。張平潯說:訓練轉變中訓練方式向複雜多維、整體縱深的體系化方向發展,訓練要素多元化了,訓練協同性強了,要使部隊“攥指成拳”,就要統籌協調,做好頂層設計。
採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去年,師高炮團研製出一套新型防空雷達後,使高炮防空偵察預警能力顯著提升,但由於資訊沒有實現互聯互通,當雷達分隊向高炮陣地傳輸資訊時,仍舊用人工通話的方式,因此高炮火力反應速度、打擊精度並沒有顯著提高。官兵稱這是用“資訊化的眼睛指揮機械化的拳頭”。
“為啥兵種之間、武器系統之間訓練的步伐參差不齊?”師黨委會上,“一班人”反思:有的單位滿足於某一系統和局部“一枝獨秀”,雖經得起“看”和“考”,但並沒有促進部隊訓練方式成系統轉變;有的單位在訓練轉變中簡單地搞“拉郎配”,致使整體訓練品質不高。認識上的誤區、機制上的缺陷,嚴重制約著訓練轉變的步伐。師黨委深刻認識到,必須在訓練轉變中加強指導,健全機制,使訓練轉變在步伐統一、協調中走向深入。
訓練轉變如何做好“統”的文章?記者翻開該師《資訊化建設發展規劃》,看出這樣一條清晰的思路:在進行裝備革新研製的時候,團主官和師機關的負責人每週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避免武器裝備間出現“技術壁壘”,影響聯訓能力;每月師裏在研究制定下一步訓練計劃時,統籌協調各兵種、各單位間的訓練步驟,圍繞提高整體作戰能力組織訓練;每個季度師裏檢查各單位資訊化訓練的進度。
“我把‘首席資訊官’的職責定位為每週一推、每月一議、每季一查。”在師資訊化建設辦公室,張平潯說,促進部隊訓練轉變、促進武器系統實現整體跨越、促進武器裝備革新與戰法創新協調發展,這就是設置“首席資訊官”的初衷。
嶄新的機制,為該師的訓練轉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過去有的部隊軟體介面不匹配、指揮系統不相容,導致各自為戰。如今打開“初級戰術互聯網”,偵察情報、火力打擊、後勤保障等武器系統已初步實現一體化,各團上至指揮機關下到連排,各作戰要素初步實現資訊互聯互通。
走訪一座座訓練場、實驗室,記者在思索這樣一個問題:訓練轉變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設立“首席資訊官”的意義,正是在於用科學統籌的思路來協調、推進訓練轉變,使不同作戰要素實現“無縫鏈結”,從而真正使訓練轉變給演兵場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