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雜志的封面上,“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始”幾個大字赫然在列,紅色的長城背后,一顆金黃色的五角星正冉冉升起。雜志內文更是以11個頁碼的篇幅,詳細報道了正在崛起的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
中評社香港6月2日電/新華網消息,“中國經濟將趕上美國”這一話題最近再度甚囂塵上。西方媒體對“中國崛起”話題的報道更是連篇累牘。對此,美國《僑報》30日發表評論指出,中國趕英超美的條件還遠不充分,中國政府和人民應警惕被“捧殺”。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據一份對15國民眾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被調查民眾都對中國經濟最終會趕上美國深信不疑,幾乎沒有多少人對此表示出擔憂,而大多數民眾認為這一結果“不好不壞”或“是件挺積極的事情”。
無獨有偶,美國中央情報局兩周多前也公布一份“世界數字”報告指出,按實際購買力估算(這一方法被稱為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國排在美國之后,遙遙領先於第三的日本,第四的印度。
該報告分析,如果按2006年一年間美中兩國距離縮小近3%的比例算,中國隻需要兩年就能超過美國,於2009年成為世界上實際的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國力日漸強大,這對華人讀者來說,自是提振士氣的好事。不過,外界如此高看中國經濟,多少也讓人有些警惕,誰在捧殺中國經濟。
目前世界上有兩種統計方法──名義匯率法和購買力平價計算法。統計方法不同,中國排名差異非常大。世界銀行同時採用上述兩種方法,中情局使用的則是后者。
按照卡內基基金會專家的分析,購買力平價估值一般基於1987年的數據,因而過高估計了中國的醫療服務和機械制造水平,因此不能相信中國的生活標准將很快達到世界一流。保守估計,2050年以前中國不會達到美國現在的生活水准。
形形色色的對中國發展的預期,可令人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世界對日本的熱捧:當時日本經濟正處高速發展時期,1980年日本的GDP已接近美國的一半。當日本人買下美國經濟的象征洛克菲勒廣場、買下美國的精神象征好萊塢時,全球都曾為之震撼。
然而剛剛邁進1990年代,高高飄揚的太陽旗便徐徐下落。而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變化使世界輿論紛紛發出“中國會否成為日本第二”的疑問。
歷史既已有驚人相似的場景,也就提供了珍貴的經驗。中日兩國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大不相同,政治體制及其選擇的現代化道路也差異巨大,似無必要擔心“日本現象”在中國的出現,但中國政府仍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既然趕英超美的條件遠不充分,中國更應警惕被捧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