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30日道:
中國政府29日正努力解決一場導致數百萬旅客滯留的交通和電力系統危機,這場危機導致多家工廠停工,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引發這場危機的是50年一遇的大雪天氣,還有煤炭供應不足引起的供電中斷,其時間恰恰與中國春運高峰重合。
受災人數達數千萬,大型機場被迫關閉,許多人口稠密地區的鐵路運營全線癱瘓。
產量下降、作物受損以及交通延誤對經濟造成的一切損失還沒有確切估計,但經濟學家說,這將推動糧食價格上漲,使得物價指數在1月和2月進一步惡化。
暴雪無情地暴露了國家基礎設施的弱點。基礎設施未能跟上迅速發展的步伐,特別是緊張的國家鐵路網。
問題是,事先有沒有應對這類緊急情況的充分計劃?從這次對天氣危機的反應看,地方政府似乎缺乏維護民用基礎設施或採取緊急措施的戰略或者預案。
香港《星島日報》1月30日文章《化解危機必須果斷》:
此次暴雪堪稱50年一遇,固是天災,但亦暴露出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交通基建、能源儲備、物資供應、救災能力、訊息流通,以至政府各部門的統籌協調能力,亟待改進。
雪災同時暴露出中國能源供求鏈的脆弱。在用電高峰的嚴冬,一場風雪一下子引發全國性煤荒、電荒。
此外,面對公共危機,除了人力物力外,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公開及流通,必須警惕各種阻礙知情權的“官僚主義”。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