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報告稱:解放軍正在提升跟踪識別衛星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7 09:20:30  


有報道聲稱,中國將于2008年進行首次太空行走。
  美國國防部3月4日向國會提交一份2008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報告對中國國防戰略、軍事現代化、軍事戰略戰術原則、台海問題等進行了全面分析。以下爲《中國軍力報告》部分內容:

  第四章 軍隊現代化目標及趨勢

  “中國正通過一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來實現它的國防現代化……第一步是在2010年前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二步是到2020年前後取得重大進展,第三步是基本實現建立信息化軍隊和能够打贏21世紀中葉的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

  ——《2006年中國國防報告》

  太空與反太空武器

  中國在太空技術方面的行動和能力,包括反衛星武器試驗項目,都明顯是爲了在台海發生沖突及其它情况發生時擁有反介入/地區阻遏的能力。中國還進而將太空和反太空武器的發展視爲提高它的國際威望和顯示自身世界强國地位的重要途徑(與核武器的作用相同)。

  偵察。中國正在部署一些先進的、携有軍事設備的照相、偵察和地球資源勘探系統。如:資源-2系列、遙感-1和遙感-2、海洋-1B、CBERS-1和CBERS -2等衛星,以及“環境”灾害/環境監控衛星群。中國正在計劃爲“環境”衛星群項目而發射11顆衛星,它們能够通過可見光、紅外綫、多光譜和人造合成孔徑雷達進行攝像。在未來10年里,北京方面很可能將使用地面雷達、海洋監控和高分辨率照相偵察衛星等手段。其間,中國則可能依靠商用衛星進行攝像,以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

  導航和定時。中國已經向本國和周邊地區上空發射了5顆分辨精度爲20米的“北鬥”衛星。中國還在使用GPS和“格羅納斯”(GLONASS)導航衛星系統,幷已經投資參加了歐盟的“伽利略”(Galileo)導航系統。不過,由于歐洲各國正致力于解决內部的資金糾紛,非歐洲國家在“伽利略”項目中的地位問題迄今尚未解决。

  載人航天和登月項目。2005年10月,中國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載人航天行動,中國宇航員們還進行了首次太空實驗。2007年10月,中國發射了第一架探月飛行器;有報道聲稱,中國將于2008年進行首次太空行走,幷在2009到2012年間實現飛行器的對接和回收。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首個載人太空站,幷實現登月。

  通訊。中國正更多地使用衛星進行通訊活動,這些衛星中有一部分是從國外(如INTELSAT 和INMARSAT等機構)引進的。中國可能還在研發一種數據傳送衛星系統,以滿足覆蓋全球的需求;據報道,中國已獲得了機動性數據接收設備,它能爲派出的部隊迅速傳送數據。

  小型衛星。2000年以來,中國已發射了一些小型衛星(分別用于海洋研究、攝像和環境研究等方面)。中國還建立了專門的小型衛星設計和生産設備,幷在研發重量不足100千克的小型人造衛星(分別用于遠程傳感、攝像和雷達探測)。如果有足够的項目推動者,這些研發活動將迅速改善和擴展中國在衛星領域的實力,從而彌補它在這方面的不足。北京方面正努力推動研發小型且反應敏捷的航天發射工具,它們目前似乎將要被安裝就緒。

  反衛星武器。2007年1月,中國成功試射了一枚直升式(direct-ascent)反衛星導彈,摧毀了一顆本國的氣象衛星,從而展示了它在近地軌道打擊衛星的能力。直升式反衛星武器系統的開發是一個複雜項目的組成部分之一,該項目的目的是在危機或沖突爆發時能限制或阻止本國的潜在對手使用太空中的設備。 

  在解放軍國防大學2005年出版的一本題爲《聯合太空作戰》(Joint Space War Campaigns)的書中,作者袁澤路上校這樣寫道:

  太空震懾性和恐嚇性打擊的目標是阻遏敵人,而不是激怒敵人幷使之投入戰鬥。由于這一原因,選擇的打擊目標必須少,打擊必須盡量精確……(例如,)打擊重要的信息資源,指揮和控制中心,通訊中樞和其他一些目標。這樣做會動搖敵方作戰組織體系的結構,幷將給敵方决策者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

  中國的核武庫在很長時間內都爲北京方面提供了潜在的反衛星試驗能力;對于爲摧毀地面通訊設備而在外太空使用核武器或核電磁脉沖所造成的後果,中國的領導人們考慮到什麽程度,目前尚不清楚。20世紀90年代末從烏克蘭獲得的超高頻衛星通訊幹擾台和一些可能由本國生産的類似武器系統,使今天的中國擁有了幹擾普通衛星通訊頻段和GPS 系統接收機的能力。

  除2007年1月展示的直升式反衛星導彈項目外,中國還在研發另外一些技術、動力學理念和定向能源(如激光和無綫電頻率)武器來承擔反衛星試驗任務。鑒于載人航天和登月項目的需求,中國在提升它跟踪和識別衛星的能力——這是進行有效而精確的反太空武器戰的先决條件。

  信息戰。中國軍方學者們已經寫了很多信息戰方面的著作,這些人對信息戰的概念及方式方法都有很深入的理解。例如,2006年11月,《解放軍報》的一位評論員指出:

  在與敵人的信息戰中取得上風的要訣可以主要歸納爲:我們是否能够運用多種方法獲得信息,幷確保信息的有效循環;我們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的滲透性、共享性和連通性來實現物資、能源和信息的有機組合,從而形成聯合性的戰鬥力量;以及我們是否能够使用有效的方法削弱敵方的信息優勢,幷降低敵人信息設備的運作效率。

  解放軍正在投資發展電子對抗、對敵電子襲擊的防衛(如電子和紅外欺騙技術、大角度反射器和假目標制造器)和計算機網絡戰(CNO)各方面的能力。中國的計算機網絡戰概念包括了計算機網絡襲擊(CNA)、計算機網絡開發(CNE)和計算機網絡防護(CND)。解放軍將計算機網絡防護視爲在武裝沖突之初即獲得“制電磁權”的關鍵。盡管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解放軍出台了網絡戰學說,但解放軍的理論家們已經發明了“網電一體戰”這一術語,以指導電子戰、網絡戰的應用,幷指導著通過襲擊的方式來瓦解保障敵方作戰和力量投送能力的戰場網絡信息系統。解放軍已建立了信息戰部隊,他們的任務是研發攻擊敵人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的各種病毒,幷研究保衛己方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的戰術和措施。解放軍已于2005年開始將進攻性網絡戰引進了演習內容中,其主要目的是對敵方網絡實施首輪打擊。(倪海寧/譯 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