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經過一番波折之後,歐盟22日最終決定將針對中國產皮鞋的反傾銷稅再延徵15個月。業內人士表示,歐盟繼續作出了缺乏事實和法理依據的錯誤決定,它不僅打擊了中國境內內外資製鞋業的對歐出口能力,同時損害了歐洲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對中歐整體貿易關係的影響亦十分消極。
歐盟成員國環境部長22日未經討論就以簡單多數通過了延徵中國皮鞋反傾銷稅的決定,明年1月3日起生效。
新華社報道,為了保護一些南歐製鞋企業的利益,歐盟從2006年10月7日起正式對產自中國的皮鞋徵收反傾銷稅,稅率最高為16.5%。由於這起案件在歐盟內部引起了很大分歧,歐盟成員國最終將徵收反傾銷稅的期限由通常的5年縮減為2年。
2008年10月,歐盟委員會不顧大部分成員國的反對,決定對中國皮鞋反傾銷案展開期滿復審,以決定是否延長反傾銷措施。復審期間,原反傾銷措施依然適用。
中國皮革協會皮鞋旅遊鞋專業委員會主任衛亞非表示,自歐盟2006年起徵收反傾銷稅以來,該反傾銷稅導致中國輸歐皮面鞋產量降低20%,向歐盟減少出口約4000萬雙鞋,僅此一項就造成中國約2萬名工人失去了工作。
今年11月19日,在歐盟反傾銷諮詢委員會上,歐盟多數成員國的代表從客觀事實出發,反對繼續延長反傾銷措施。但是,歐盟委員會本月初仍建議延長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措施。3個上月曾投反對票的國家——德國、奧地利和馬耳他後來改變了立場,最終使延徵反傾銷稅成為定局。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指出,歐盟最終仍屈從於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執意延長對中國產皮鞋的反傾銷措施,顯示其在貿易保護主義的道路上愈行愈遠。
代表2000多家歐洲製鞋企業利益的歐洲鞋業聯盟也表示,儘管在公開場合大唱貿易自由化的高調,但歐盟實際上更傾向於走保護主義的路線,從而讓成功的歐洲鞋類企業和消費者付出代價,在這件事上,“經濟邏輯和規定程序徹底遭到蔑視。”
據中國皮革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1月至10月,中國皮面鞋海外貿易金額和數量分別為69.5億美元和7.3791億雙,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5.6%和23.2%。如果貿易保護繼續升溫,中國鞋企出口商還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我們平常能拿到兩三千元的月工資,但如果出口訂單急劇減少,我們也許只能拿到一千多元的保底工資。”奧康千石工業園一分廠的員工周健說。
他說:“製鞋是傳統產業,利潤本來就非常微薄,特別是目前原材料、人工等各種生產成本急劇上升,這對很多製鞋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之一、出口企業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表示,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皮鞋均價都在20美元以上,是不存在傾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