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重兵狙擊物價上漲 推升物價有五大主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7 14:22:43  


  通脹,在物價上漲聲中悄然臨近。

  近半年來,“蒜你狠”、“薑你軍”、“豆你玩”等單個的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並擴展至蔬菜、肉類、雞蛋、食用油等農副產品普遍漲價。以這些農副產品為原料,下游消費品價格也開始提價。

  11月17日,麥當勞宣布在中國大陸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這也是麥當勞在半年內的第二次調價。

  麥當勞宣布漲價的當天,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報告稱,2010年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上升5個季度後首次出現回落。

  物價的普遍上漲已反應至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中。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披露,10月份CPI漲幅4.4%,創出兩年來的新高,並已經連續三個月創出新高。若以3%作為衡量通脹的程度,近幾個月的物價上漲幅度,也已超出溫和通脹範疇。

  狙擊通脹,決策層已經出手。

  11月10日,在之前10月的加息舉措之後,央行再度宣布緊縮流動性措施,自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四大措施,力在穩定價格,並稱必要時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臨時干預措施。

  11月19日,央行決定從11月29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9天之內兩次上調,間隔之短在歷史上尚屬首次。

  11月20日,國務院調控物價“國十六條”組合拳出擊,增加低收入人群補貼、價格管制和加強監管防止囤積投機等舉措紛紛出台。

  作為物價主管部門的國家發改委,從11月22日至26日,5天內連發9個通知調控物價,密集程度史上罕見。商務部、農業部等部委之間已經聯動應戰,以平抑物價。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中國明年的貨幣政策立場將從目前的“適度寬鬆”回歸“穩健”。這意味著,刺激政策退出,防範通脹成為當前重中之重。

  狙擊通脹,從中央擴展到了地方。

  各地接連出台各種措施。貴陽要求學校食堂不得漲價,違者重罰。北京為22.3萬城鄉低保對象,一次性發放補貼100元,甘肅、貴州等地表示將投放儲備柴油和小麥。

  企業也被要求參與穩定物價。四大糧油企業被要求,所有的小包裝食用油產品4個月內不要漲價。

  密集組合拳之下,部分商品價格應聲而落。

  農業部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大豆、玉米、小麥、水稻、土豆、面粉等農產品主產區市場報價連續幾日漲幅為零。發改委網站已宣布,調控措施初見成效,蔬菜、棉花價格環比回落。商務部披露的食用農產品價格監測也顯示,出現了近半年來首次下降。

  暫時冷卻的物價,是否會重拾漲勢?通脹狙擊戰,還要持續多久?此時時刻,無論是決策層還是普通消費者,無人敢言鬆懈。

  ■ 分析

  因為擔心植物油價格還要漲,上個月底,京郊昌平農村的張女士,一次買了三桶大豆油做儲備。同樣10斤重,去年41元一桶,今年54元。經歷過幾次大大小小的物價上漲,在她看來,價格要上漲,那是因為短缺。地鐵5號線天壇東門站早點攤的女攤主則表示,電視裡說了,是美國人在印鈔票,把通貨膨脹傳染給了中國。那麼,中國的通脹到底從何而來呢?

  推升物價的五大主力

  1 游資之說

  從10月CPI上漲4.4來看,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0.1%。食品價格占CPI權重34%,其價格的波動帶動了CPI的快速攀升。作為“先頭部隊”,大蒜、綠豆價格早在幾個月前就已開始輪番衝鋒,在它們身後,是整個農副產品“大軍”。

  針對農產品上漲,發改委稱,種種跡象表明,游資炒作和不法經營者採取欺詐、串通、哄抬、囤積等不正當手段操縱相關商品價格,是直接推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曾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流動性相對充裕,在樓市降溫、股市低迷的情況下,社會上的游資容易把目光投向農產品。

  2 信貸狂潮

  2009年,全國商業銀行信貸增長達到9.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7%,較GDP增速高出近20個百分點。即使是今年以來央行開始對信貸進行收縮,但月貸款增量仍維持在5000多億元以上。

  經濟學家謝國忠稱,目前貨幣超發引發物價上漲惡果已經顯現。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目前物價上漲根源在於貨幣發行量太大,這是導致物價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前任央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未來兩年央行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

  3 貨幣供應

  國金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曾公開表示,從1979年到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了93.41倍,但從1985年到201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卻增長了814倍。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廣義貨幣供應量最大國家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通脹之勢。

  為何中國的貨幣供應如此之高?經濟學家周其仁撰文表示,1995年以來,中國形成了出口導向、被動超發貨幣的經濟模式,通脹經濟是被動超發貨幣的惡果。今天中國廣義貨幣超過60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GDP的1.6到1.8倍,廣義貨幣與GDP之比全球最高。

  4 美國輸出

  催生通脹的外部力量。11月4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由於美元在很多國家具備外儲功能,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新興經濟體的決策者和研究專家們,不得不面臨更為複雜艱難的流動性泛濫和高通脹挑戰。今年10月份,“金磚四國”中的中國CPI達到4.4%,但巴西、俄羅斯、印度CPI漲幅分別達到了5.2%、7.5%和9.8%,大大超出了各預設通脹目標,其中印度食品價格漲幅連續52周超10%。

  今年8月以來,美元超發形成的貶值,已經撬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熱錢流入進行短期套利,也讓發展中國家恐慌。

  5 成本推動

  成本上漲,也被認為是本輪通脹的基礎性因素。截至9月,全國已經有27個省市區上調了勞動力最低工資標準,而且國家已連續幾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

  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溫桂芳認為,流動性過多只是當前物價上漲的一個短期因素,長期來說,成本上升才是物價上漲的真正推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也在公開演講中說,當前物價上升壓力較大,特別是成本上升的壓力比較大。他預計,短期甚至未來5年內,中國都會面臨較大的價格上升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