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退休或剛離職的總統,多能以公費繼續維持一個辦公室(雖然當時國民黨政府還沒有建立此制度),陳舜畊向先父替前總統要點生活費用,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何況“總裁辦公室”,他們生活也是自我克制的,沒有大吃大喝,其實是十分清苦,如果不是趙志華說出這些生活細節,大家不會相信在蔣身邊會這樣苦。早年中共宣傳的蔣介石,是一個腐敗集團的中心。台灣也有些人以為兩蔣強人時代,黨國不分,如果真的不分,在掌管這許多金銀美鈔的筆者父親那兒,盡可予取予求,蔣總裁身邊的人生活何必那樣寒酸呢?
董德成老先生最近告訴筆者一件頗有趣的事,那就是財務署掌管的錢,在蔣介石複職之後,就成為“總統府”的“小金庫”。在50年代,台灣經濟尚未起飛,預算很緊縮,“總統府”總有些額外的需要。先父就記下了一項:“送林可勝出國5千元美金……”林可勝教授是國防醫學院的創始人(Robert K.S.Lin,1897-1969,1948年12月出任衛生署長,1949年5月辭職,赴美任伊利諾大學醫學院訪問教授,是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的醫學專家)。這些都是蔣“總統”為公家的支出。
《聯合報》拿去了多少黃金?
2005年2月號的台北《傳記文學》有一篇頗有趣的文章,為習賢德著《王惕吾、王永濤與民族報崛起的相關考證》,細細一讀才知道,聯合報系的崛起與第二批黃金軍費有關。王永濤就是王逸芬,就是派駐台北收支處的那位處長。那時全國有二十幾個收支處。當然,台北收支處的處長有些特殊,是蔣的親信,幫忙看管軍費金銀。王比起先父要“聰明”太多了,他已經想到用些軍費金子去發展自己未來的事業,1960年以少將退伍就變成台北《民族晚報》報社的發行人。在1987年報禁開放前夕,報載王的家人想出價2億新台幣賣掉,當時記得有人願出1億來買(那也有300萬美金),但沒談成,後來不到半載,台灣報禁一開,大概就不值那麼多了。現在請看這些蔣介石周圍的親信人物,怎樣把老百姓的金子作為自己新聞事業的“開辦費”,當然名義上,大概是為“黨國”辦報紙。
習賢德在《傳記文學》上是這樣寫的:
……聯合報系(按:包括《美洲世界日報》,2008年約年賺美金200萬元匯回台灣)能有今日的規模,一般人都會推崇:這是王惕吾先生睿智和魄力的心血結晶。但是,若要論及“聯合報”前身“全民日報、民族報、經濟時報聯合版”之前“民族報”時代的創業故事,早年真正令惕老感恩戴德,而視為至友的王永濤先生,才是全力扶植當年“民族報”逐步茁壯的重要幕後金主兼重要推手……
到這裡,讀者不禁會問,作為一位少將收支處長,有什麼經濟能力“開辦”《民族報》,又有什麼力量做王惕吾的“重要幕後金主”?且看習文怎樣描寫先父財務署的這位下屬王逸芬(永濤)處長:
……49年1月21日,蔣中正總統宣布下野前,特別將王逸芬由國民政府警備司令部軍需處長,調往台灣,擔任聯勤總司令部(按:中間還有財務署)台灣收支處主任。王逸芬的繼配王愛筠為浙江奉化人,故在此危疑震撼的關鍵時刻,能受到層峰高度信賴,成為協同看管……搶運來台的80萬兩黃金(按:有誤)、白銀、外匯美鈔等國有財資的重要角色。
讀者到此大概也明白了,習文寫的王逸芬變成了掌握運台黃金的主角了,或許已認定他是負責看守整個國庫的。連提到國庫黃金總量,也少得離譜。[按:其實筆者有關軍費黃金的來龍去脈,早十多年前(1996-1997)同一雜誌《傳記文學》就發表過。但還是沒有說清楚,王逸芬怎麼會讓王惕吾感恩戴德是他“恩人”。但這裡面又牽扯到陳誠與蔣的權力角逐,習文繼續寫道:
依照葉邦宗所著《蔣介石秘史:我在官邸的日子與一段遭到留白的歷史》一書所述,1947年底,彭孟緝於“228事件”之後向中央建議:台灣需要派駐一支部隊並規劃人選;軍務局長俞濟時乃向蔣中正總統建言,由於大陸情勢惡化,台灣是最後的落腳地,必須以精銳的親兵屯駐,於是擱置彭孟緝自行預為規劃的建議人選名册,官佐全部都由總統府警衛總隊派任,主要幹部名單為:警衛總隊副總隊長任世桂少將為旅長,俞濟時的機要劉鐵君上校為參謀長,總隊附王瑞鐘上校為第二團團長,其他營長,連長、排長、班長全由官邸派出,浩浩蕩蕩於1948年2月來台成軍。
這裡的王瑞鐘就是王惕吾,“習文”繼續寫道: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陳誠,突於49年5月下令:將王瑞鐘上校調為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高級參謀,改派追隨陳誠多年的汪奉曾上校接任。
但官邸人馬除了蔣總裁、俞濟時,一向無人能下令替換,此舉立即引起第二團全團官兵大嘩,幾乎演成兵變。結果,汪上校沒有到差,原團長王瑞鐘抗命不交,人就躲在台北市杭州南路前聯勤總部(按:即財務署內)由該團看管的黃金倉庫裡頭,這個倉庫的門需要三道鑰匙會合才能開啟進入內部,彭孟緝雖派了很多情治人員四處抓拿失蹤的王團長,但毫無下落。(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