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近來稱,人民幣的幣值被低估20% -25%,以此敦促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而在 2005年中國重新啟動匯率改革以前,美國就曾表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20%-40%。如今,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30%左右,美國還以同樣理由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人民幣是否被低估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環球時報文章稱,一些學者認為,人民幣被嚴重低估的標誌之一,是中國從1993年以來持續持有經常項目順差和外匯儲備餘額高達 3.2萬億美元,而人民幣卻不升值,進口卻不增加,出口導向戰略卻不調整。這是不公平的說法。中國的順差是怎麼產生的,外匯儲備是如何積累的,人民幣市場化改革路徑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1994年人民幣匯率改革後,人民幣匯率呈現升值趨勢。然而,到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東亞出現貨幣貶值競爭的勢頭。中國主動承諾 “人民幣不貶值”,對保持東亞貨幣穩定和走出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代價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時間和空間錯失了,直到2005年才重啟。
其次,從經常項目順差看,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的快速增長開始於2002 年,原因有二。其一,中國加入WTO。2010年,中國貿易順差1831億美元.而加工貿易順差3229億美元,主要是跨國公司內部貿易順差。其二,2002年以後發生的美國金融和房地產泡沫帶來全球非理性繁榮,帶動中國出口增長。
再次,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快速增長開始於2005年。然而,人民幣升值越快,全球建倉人民幣資產的套匯規模就越大,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增長就越快。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貿逆差10.2 億美元,而外匯儲備餘額卻增加了1400 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