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首個快中子反應堆鈾利用率達到60%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1 15:41:04  


 
  目前,實驗室擁有16個建築子項,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擁有系統200多個、設備7000多台套。

  作為一個全新的重大科學工程,徐銤和他的科研團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並加強國際合作,取得了以鈉工藝為代表的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申請了百餘項專利,設備國產化率高達70%,為我國“快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0年7月,中國實驗“快堆”首次臨界,被兩院院士評為“2010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歷經艱辛 矢志不渝

  1961年,徐銤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4年後,他第一次聽到了“快堆”這個概念,從此與這個嶄新的領域連在了一起。

  1970年,徐銤參加了我國第一個“快堆”零功率裝置——東風六號的啟動實驗。“我忘不了那一天,6月29日,夜裡11點多,恰好輪到我是值班組長。‘快堆’裝置實現了臨界。當時,我和大家一起鼓掌慶祝,場面激動人心。”然而,這次“零的突破”以後,“快堆”的研究陷入了困境。1971年,由於國家建設需要,“快堆”研發隊伍來到了“三線”——四川夾江。科研環境十分艱苦,不僅缺少經費,連存放實驗材料的房間都十分潮濕。科研進展艱難,很多人紛紛選擇了離開。

  “在我國科研經費匱乏、高濃鈾十分緊缺的時候,周恩來總理曾特批50公斤高濃鈾給我們做實驗。每當想起這段往事,我總感到心裡沉甸甸的。如果不取得像樣的研究成果,我是不會離開的。”回憶起這段時光,如今已經年過古稀的他,禁不住眼眶濕潤了。

  一晃16年,從而立之年等到了年近半百,徐銤始終沒有離開,而是安心做研究,學習有關專業知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