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所謂的“恐歸”只是一個心態問題。農民工都爭先恐後擠火車回家,大學畢業生卻不回家,是不願回家的年輕人製造出來的借口。
中央團校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專家陳立思:“恐歸”現象說明,當今社會“人情消費”過高,一些年輕人不得不花錢買“面子”。那種認為出手不大方就沒有面子的心態,是要不得的。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葉春生: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些心態刷新著中國人傳統節日的年味兒。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中國人的春節演變出豐富多彩的形式,而這又是催生“恐歸族”的重要社會條件。
廣州大學民俗學家馬潔針:春節團聚的主要目的是探訪家人、相互交流、增進感情,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實質性的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