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不到一個月就開學了,唐莉和楊強像往常一樣回到學校按部就班學習。“相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卻是兩家人的事,我現在才慢慢明白什麼叫‘相愛容易相守難’了。”儘管婚後會有一些小問題,但唐莉堅信他們的愛情會一直延續,生活會越來越好。
“小時候過年害怕被問成績,長大了害怕被問對象。”在農村長大,正在西北師範大學讀大三的張婷坦言雖然不反感相親,但認為相親應該是年齡稍大點。張婷還沒有畢業,目前收到的相親請求就比較少,而與她同齡的初中同學有的務工多年,這個春節期間,很多人都在忙著相親。
“朋友基本上都是通過相親認識的另一半,條件差不多的就結婚了。”但在張婷看來,近些年農村的離婚率持續走高與相親這種形式多多少少也有關係。“正是因為相處時間不夠長,了解過於表面,兩人對婚姻生活缺乏認識,結婚之後就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不休,最終選擇了離婚”。
對於目前大學生相親比較普遍,且相親者的年齡不斷提前的現象,有專家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社會發展中呈現的新現象,有著深刻的社會意涵。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傳統型、穩定型社會向流動型、具備一定風險型的社會轉變,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又總體趨於穩定。”在蘭州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周亞平看來,由於社會流動會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家長考慮孩子談婚論嫁要知根知底也是可以理解的。
周亞平說,隨著社會變遷,如今很多人希望傳統家庭價值能再次得到延續和保留,也希望能夠保持大家庭或擴展家庭之間的人際往來。“如果嫁得太遠又是獨生女,基本的人情關係就會被斬斷,所以家庭原來的交往或是血親功能在地域上就弱化了,家長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熟人圈裡相親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周亞平認為,在農業社會,大家會向往工業文明和城市生活狀態,但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焦慮感和生活壓力加重,就更希望能夠回到傳統的生活方式。(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