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岸村曾經把開採石礦當作支柱產業,鼓了腰包但也壞了身體、壞了環境。自從10多年前關停石礦轉變發展思路,‘美麗經濟’已經成為村子發展的新引擎。”後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雲說,蓬勃發展的農家樂、民宿讓全村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6000元增長到2017年的超過4萬元;村集體經濟在2012年從零起步,發展到2017年已達400多萬元。
像後岸村一樣,越來越多的生態自覺正在浙江大地悄然蔓延:富春江畔的杭州桐廬縣,通過實行垃圾分類和村容村貌分戶負責,全縣29個行政村取消了農村保潔員崗位;金華永康市古塘裡村公布“紅黑榜”,垃圾有效分類接近100%;衢州龍游縣賀田村村民們在垃圾袋上貼上“身份證”,實現垃圾處理責任到人……
“以垃圾分類逐漸實現從‘政府推著走’向‘村民主動幹’轉變為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無論是農業或工業,浙江人的生態環境意識愈加強烈。”浙江省環保廳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