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曹遠征:建立居民收入可持續機制促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8-11-28 00:19:12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 張爽)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8-2019)”報告會上表示,中國的城市化依然有潛力,如果把潛力釋放出來,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可以實現,產能過剩問題不是那麼的嚴重。通過改革建立中國居民收入可持續的機制,使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進一步的加快,將是對經濟發展最大的貢獻。

   曹遠征表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已經不是中國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過去討論改革開放總是從增長角度討論問題,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也是中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故事。四十年來中國已經有3億人口成功的進入中高收入階層,還有剩餘的9億人口在緊緊跟隨。如果未來中國精准扶貧成功,中國就告別貧困了,中國有14億人口,今年零售商品總額可能是世界第一,如何支持中國居民收入可持續增長成為下一輪改革開放的核心命題。

  “從這個角度觀察,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能不提及,比如說農民工市民化。這幾年中國的農民工數量是2.8億,農民工在城裡有收入,他們把錢拿回農村蓋房子,但是他們住不了,還要回到城市打工,有了財產但是沒有財產收入,而且財產不值錢,但是如果農民工的消費在城鎮裡就會刺激需求。”

  曹遠征說,農民工的市民化改革已經不僅僅是經濟體制問題,而是政治體制、社會體制和文化體制問題。如果中國進入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居民收入可持續增長,中國增長潛力依然存在。“中國的城市化率不到60%,中國的城鎮戶籍人口不到40%,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才能完成城市化,我們依然有空間、有潛力。如果把潛力釋放出來,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可以實現,某種程度上產能過剩問題不是那麼的嚴重。”

  曹遠征說,中國人均占有鋼鐵量只有4.6噸,歐美則是16-17噸,中國只有發達國家一半的水平,因此中國現有的產能和產量能夠維持十年。“從這樣的角度考慮下一步的政策安排,一定要把需求問題和供給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特別是世界經濟發生深刻的變化,在中美貿易衝突中,擴大內需就變的很重要。”

  曹遠征表示,擴大內需不是靠大水漫灌和投資支持就能做到,而要通過改革建立中國居民收入可持續的機制,使得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進一步的加快,那將是對經濟發展最大的貢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