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剪得最多的、賣得最多的都是牛。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
“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我們有很多關於牛的美好寓意和精神標識,大家憧憬我們的國家勁如三牛,我們的日子牛氣衝天!”徐陽說。
在他看來,剪紙熱銷的背後,除了寄托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越來越富裕的人們對傳統文化日益濃厚的熱情。
從轆轤井打水到小康剪影,從土房窑洞到嫦娥探月,從毛驢拉碾到飛馳高鐵……小小的剪紙,記錄著時代的巨大變遷。
“國家強盛,人民富裕,文化自信,曾經失落的傳統手藝又飛入尋常百姓家。”69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鳳翔木版年畫傳承人邰立平感慨地說。
今年春節,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聯合多個新媒體平台,推出系列網上非遺過大年活動,點燃了春節文化市場的熱情。包括剪紙在內,我國與春節、元宵節相關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有200多項。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跨國貿易合作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漂洋過海,讓世界看見了“中國之美”。
聞,新春的氣息
見到趙鳴雁時,她正在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救治中心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