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探索的深入,服務內容不斷豐富,如今常州的‘法律門診’已包括法律咨詢、法治宣傳、法律講座、法律援助、參與網格服務等多項服務。”張加林介紹說。
如何讓法律服務打破時空限制更貼身更及時?山區面積超7成的北京市延慶區給出答案——打造“法律門診”。
延慶區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何中文告訴記者,有法律服務需求的群眾可以在司法所“預約掛號”,工作人員會為其精准對接專業律師解決問題,目前已有16家律師事務所的85名村居顧問律師與延慶正式簽約。
針對村民為小問題往返“法律門診”成本過高的問題,各司法所充分利用線上平台開展“網診”服務;對於複雜的涉法難題,安排資深律師提供“專家坐診”服務;對行動不便或確需上門實地解決的,提供“出診”服務;對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提供“巡診”服務……如今,按需定制的“門診”“坐診”“出診”“會診”“網診”逐漸成為延慶區法律服務的新景象。
記者注意到,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近年來也紛紛設立“法律診所”,推動教學改革創新的同時,積極投身實踐,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
“湘潭大學‘法律診所’是由湘潭大學法學學部研究生組成的公益性專業法律服務團隊,自2010年成立至今,一直堅持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活動,為群眾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法治宣傳、訴訟代理和公益訴訟等活動。”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歐愛民告訴記者。
服務水平廣受認可
在常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門口的名優律師“法律專家門診”公示牌上看到王建軍的名字時,鐘樓區市民徐衛民有些不敢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