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6日電/3月2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資產價格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其他國家相比利差比較大,外國資本流入是必然的。但是目前看規模和速度還是在可控範圍內,“我們也在繼續研究採取更有效的辦法,一方面鼓勵資本要素跨境流動,越來越開放。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造成國內金融市場太大的波動,我們有信心把這個工作做好”。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社論稱,美元作為全球貨幣使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具有直接的影響,當美聯儲降低利率時候,資金就會從美國流向其他國家引發當地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當美聯儲提高利率時,資金會回流美國,造成離岸市場貨幣緊縮效應。這意味著美國貨幣鬆緊周期會引發資本大規模流動,對金融穩定的破壞性非常強。短期資本通常流向非生產領域,容易導致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的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因此,一旦美聯儲政策反轉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大幅度波動,甚至出現金融危機。從歷史上來看,拉美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危機的爆發都與大規模資本的流進流出有關。
文章分析,中國最近一次受美聯儲政策影響而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廉價資本流向全球,其中中國是主要目的地。從2009年開始,資金流入持續幾年,根據外管局測算,僅2010年中國跨境短期資本流入總規模達到2890億美元,其總體規模可想而知,資金不僅在中國進行利率和匯率雙重無風險套利,而且大量流入地產推高房價。2014年年底,美聯儲宣布將要退出量化寬鬆政策,2015年中國推動匯率改革,雙重因素導致資金大規模流出,中金公司估計當年資本流出總量約6680億美元;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到2016年流出總量則達到7250億美元。
現在,有估計認為2020年短期投機資本淨流入中國約800億美元,2021年可能規模會進一步加大。但是,這次與2008年不一樣,美國情況發生了變化。截至2020年12月,美國國債餘額達27.9萬億美元,占GDP比重高達137%,目前又通過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美國債務規模正在失控,政府債券過度供給引發了市場恐慌,投資者開始拋售國債,引起收益率上漲。美國潛在的通脹風險以及政府過度負債將推動資金逃離美元資產,美元資產的重估風險會使資金大規模流向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中國國債平均收益率遠高於美國國債收益率,且經濟在去年疫情期間表現出強大的韌性,經濟持續增長的預期很高,而且中國金融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有足夠的空間吸納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向中國進軍幾乎是國際資本市場的共識,短期資本流入壓力很大。因此,中國首先要守好金融大門,歡迎長期資本和FDI在“前門”可控流入,但嚴厲防範和阻止熱錢非法流入,也要做好資本流入過多的應對政策儲備,有備無患。與此同時,嚴控地產市場,避免熱錢流入樓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場引發價格波動,防範金融風險。
文章強調,但是,與2008年不同的是,由於美國經濟面臨長期失調風險,全球對中美兩國未來增長趨勢的判斷天平逐漸向中國傾斜,這可能會導致短期資金流入中國成為持續的長期的現象,短期的防範不足以解決這個結構性的挑戰。因此,中國應該從制度上做好化解挑戰的準備,比如始終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匯率改革,允許資本有序流出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