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河北雄安新區,塔吊林立、晝夜施工,城市正在日新月異地拔節生長;廣東深圳,位於福田區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僅約4平方公里,正書寫著港深合作的大文章;寧夏閩寧鎮,閩寧協作由單向扶貧拓展到產業對接,從經濟扶助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協作……廣袤大地上,區域協調發展日益呈現新面貌,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發展是硬道理,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增強區域發展協同性、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有助於形成平衡結構、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容量更大,推動中國號巨輪不斷駛向更加開闊的水域。
從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相繼實施,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高質量推進,再到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逐步完善……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統籌區域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國土空間布局更加優化,東西南北中縱橫聯動,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今天,協調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面向未來,我們仍須攻堅克難、補齊短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綻放新光彩,著力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應當自覺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不斷促進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學會“彈鋼琴”,讓協調與創新、綠色、開放、共享“五指”共鳴齊奏,才能更好回應現實挑戰,實現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
應當注重發揮比較優勢,久久為功。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同時,各地區自然資源禀賦差別大、發展不平衡,不同區域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比如,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集約發展,提高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生態功能重要的地區,要創造更多生態產品。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協調就是一個從不平衡到平衡的動態過程。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凝聚眾力、集聚眾智,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更好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我們一定能以昂揚姿態撥動時代的琴弦,演奏更加雄渾的發展交響曲。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浩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