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出的種子要進行多代篩選培育,同時還要經過風、蟲、旱的考驗,衹有通過這些嚴苛的試驗並得到權威部門審定的種子才是真正合格的太空種子。
航天育種實驗如何開展?
航天育種看似只是航天員在實驗艙裡培育植物的一個過程,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那麼,航天育種實驗到底是如何開展的呢?種子上天之前和進入太空之後科研人員都要做哪些研究和準備工作呢?
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有這樣一個儀器,專門用來模擬植物在微重力情況下的生長。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 鄭慧瓊:這就是一個回轉器,它的作用就是模擬空間微重力效應,因為空間的實驗機會畢竟是非常珍貴的,在天上做一次實驗要等很長時間,所以在地面我們就製造出來這樣一個儀器來模擬失去了方向以後對植物的影響。但是地面畢竟重力還是存在的,只能模擬空間的部分效應,所以最終要瞭解空間環境對植物的影響,還必須要上到太空去。
問天艙作為專門的實驗艙,裝備了專門的存儲區,包含4℃、-20℃、-80℃等多個溫區,這也是生命科學實驗比較常用的三個溫區,可以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周期的實驗存儲要求。除此以外,問天實驗艙搭載了實驗櫃,所采集的數據不僅量大,還需要實時傳輸。因此,航天科研人員用光纖在艙內打造了一個帶寬更大、速率更快的局域網,再通過中繼衛星傳到地面,便於科研人員開展研究。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 郭麗麗:其實我們有很多地面系統,我們叫有效載荷運行管理系統,科學家利用這套系統可以去監視。因為我們會對天上的數據進行接收,接收完之後會處理,呈現給科學家,科學家可以根據這些數值數據、圖像數據、視頻數據去判斷載荷的健康狀態和科學實驗的進展情況,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套系統的控制指令,時時干預科學實驗的進展情況,包括調參數、調模式。
航天育種就是“太空種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