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為了不分區“立委”名單“心力交瘁”仍飽受外界抨擊,但吳伯雄大可不必這麼累,責任也沒必要一肩扛。國民黨要真成為民主政黨,包括不分區提名等都必須更加民主化,才能與時俱進展現改革氣象。
中國時報特稿指出,嚴格來說,國民黨整套不分區“立委”提名辦法,從頭到尾就只有一條:主席決定。其餘所謂九人小組、中央委員同意權行使,根本就是徒具形式的套招演出。
從這個角度來說,黨內為了不分區提名出現激烈爭執,反不見得是壞事,像是一攤死水中激起漣漪,引發生機無限。
二中全會終於有中委提出不平之鳴,要求黨中央釋出提名權,這聲音不該被等閒視之,因為黨內改革的契機與聲音就在這裡展現。
民主不是沒有缺點,民進黨不分區透過初選制度,也有人頭黨員、賄選等缺失,過程並非沒有檢討改進空間,但以民主票選方式進行,黨內高層自然不必承受心力交瘁的壓力,結果也將由全黨共同承擔。
反觀國民黨的不分區提名,因權力全數集中在黨主席一人,各方請託壓力、關說、送禮、暗盤,乃至於威脅等流言,自然會匯聚於黨主席身上,也容易形成密室協商流弊;最重要的是難以凝聚黨員、群眾的認同感,對未來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第二張政黨票的爭取相對不利。
事實上,上屆連戰擔任黨主席時,不分區名單在九人小組中也出現爭執,最後是以票選方式擺平黨內分歧;而馬英九任黨主席時,監委提名審薦小組,最後討論意見僵持不下,也是用投票方式解決不同看法。但這些例子,也僅是相較之下相對民主,畢竟都還不是黨內制度化的建制常態,人治色彩依然濃烈。
因“立委”減半,這次不分區協調確實有其先天困難的地方,造成名單與外界期待的代表性相差甚遠,遭致罵名,坦白說並不意外。但危機便是轉機,國民黨如果能切實檢討,建立一套符合民主、公平原則的不分區遴選辦法,不僅能一新社會觀感,更能贏得民眾認同與黨員向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