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張銘清被推倒追打的事件,令人震驚,令人遺憾。光說“譴責暴力”,不足以解釋此事的意義,也難以平息此事的後果。
大約就在張銘清事件發生之時,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才慷慨激昂地宣稱,台灣很可能發生“島內流血戰爭”。高志鵬此說是在回應馬英九宣示任內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之事,由於馬英九昨日又強調“兩岸四年之內沒有戰爭”,民進黨反而擴張並扭曲解釋了和平協議可能變成“投降協定”,高志鵬因而稱,如果“‘國會’無力可回天”,就算兩岸間無戰爭,也可能在島內發生流血戰爭。這番話語出現的同時,張銘清受暴力追打的事件就在台南發生了!
蔡英文呼籲民眾要“冷靜”,這句話就足以表現民進黨對這種暴力事件的態度嗎?在兩岸議題上,台灣島內就算沒有戰爭,難道一定要流血嗎?
社論指出,張銘清來台雖說是參加學術會議,但他具海協會副會長的身分,時間點又在陳雲林預定訪台之前,的確具政治敏感性。他來台兩三天,綠營抗議者如影隨形,雖說人數不多,且是“地方型”特定政治人物所號召,但在媒體放大效果下,擴大了“抗議中國官員來台”的意義。又加上綠營號召的一○二五遊行不離藉黑心商品“反中”的主題,針對張銘清鬧事者可能更加自以為是。民進黨姑息的後果,追打事件果然發生,葉宜津還將張銘清受害以“敵人”為之解釋,再配合高志鵬的“流血戰爭”言論,其間的暴力意義十分駭人。
這個事件十分不幸,雖屬個案,但已使兩岸間好不容易達成的融冰氣氛及和平曙光蒙上陰影。台灣人民最不滿的一點便是飛彈瞄準台灣,誰願意受到武力威脅?但如今民進黨人對著手無寸鐵的張銘清個人動手出拳,對暴力行為到底是何主張?
兩岸關係的確是台灣島內意見最對立、情緒最糾葛的一個議題。馬政府上台以來,努力塑造兩岸和平氣氛;在野黨如果以保護台灣主權、保障台灣人民最大利益為前提,亦能反映相當民意。但至今所見,民進黨除了藉此煽動社會對立氣氛,一連串的“流血”言論及行動,似乎只為製造社會不安。如何塑造台灣的“和平”前途,是朝野共同的沈重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