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新民晚報文章說,全世界的華人,不論國籍,都會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那麼,中國人為何世世代代執著地崇拜龍呢?昨天,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高蒙河接受採訪,解讀了龍的源頭。
中華文明起源於龍
“中華文明的起源來自於龍,這已經在考古工作中得到證實。”高蒙河介紹說,考古工作者發掘距今約6000多年的多個墓穴均發現,“龍圖騰”已被廣泛使用。比如,1987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彩陶細頸瓶龍紋,距今約7000年。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龍”字;《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由此可見,在夏商時代,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文化。
那麼,龍究竟為何物?高蒙河解釋,最初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其實是一種原始的宗教形式,即對某一動物化身的崇拜。它又是什麼動物轉變而來的呢?很多人認為是蛇。但現在學術界另一種觀點認為是鰐魚。當時,黃河流域氣候溫暖,鰐魚曾大量在此生活,它的腳似龍爪,皮膚似龍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