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記者日前訪問紅旗渠所在地河南林州。沿途所見,太行山起伏聳峙,山下有落成不久的紅旗渠幹部學院,即將招生。一座新的紅旗渠紀念館正在施工建設中,面積七千平方米,較舊館擴大多倍。
新華社報道,沿紅旗渠有許多人參觀,展館牆上有眾多中央和地方部門的“教育基地”掛牌。當地官員稱,紅旗渠精神正在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執政的重要資源。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和引水幹渠時說,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十分珍貴,要結合新的實踐不斷發揚光大。
林州市委書記鄭中華說,紅旗渠精神的內容十分豐富,特別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記者攀上太行山,看到這條總長1500公里的人間天河,在懸崖峭壁間,穿隧跨雲,急湍奔流。
這條水渠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地幹部為緩解林州千百年乾旱缺水而帶領群眾,在1960年至1969年間興建的。紀念館中展示了歷史資料照片:一片赤野,百姓逃荒,賣兒賣女。即便非旱災時,人們也要到幾十裡外挑水。水比生命還寶貴。
林州縣委決定把百里外山西平順縣的漳河水引來。第一天報名參加施工的就達3.7萬人,3000多名黨員走在最前面,隊伍浩浩蕩蕩蕩行進在太行山上。
當時沒有電力提灌設備,山上落差只要誤差一點,水就過不來。於是黨員帶頭,白天施工,晚上睡在懸崖。滴水成冰或烈日酷暑也不撤退,也不畏蛇蝎。
當時,參加施工的村民每天可領八兩糧食,而黨員幹部是六兩。工程遇到險難處,黨員幹部就先上。比如,打一隧洞,黨員一天能打5米,那麼,就給群眾定指標4.5米。
當時的縣委書記楊貴說:“如果水過不來,是對人民的犯罪。”
紅旗渠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李蕾說:“這是行多於言的工程。”當時,群眾說:“黨員幹部流汗水,我們不怕流血水,黨員幹部搬石頭,我們不怕搬山頭。”
紅旗渠是那個時代的中國夢。渠落成時,6萬多林州人天不亮就聚集了。縣委書記躲到人群後面流淚。修渠過程中有81人死亡。受到表彰的700多人中,大部分是普通群眾。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軍說,紅旗渠的修建再次驗證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共只有充分依靠群眾,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實現中國夢。
如今,中共執政正遭遇嚴峻挑戰。無論文山會海、形式主義,還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無論精神懈怠、貪圖名利,還是鋪張浪費、奢靡享樂,在一些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身上表現尤其突出。更有甚者,一些領導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絆腳石。6月底,中共啟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力圖清除頑疾。
鄭中華說,在新形勢下,亟須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我自認為是有很大壓力的。為林州老百姓辦實事,是歷代書記的使命,必須擔當這種責任,必須擔當這種壓力。”他說。
林州人如今有了新的夢想。這裡已新建了水庫,紅旗渠水不再用於飲用,而用於農田灌溉。昔日修建紅旗渠的小鐵爐、小作坊已發展成鋼鐵、鋁電、煤機、新能源、汽配五大產業。
“但最大的挑戰,是轉型升級,發展新型工業,才能讓農耕人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鄭中華說。為打通與外界的商旅聯繫,林州今年又有一條高速公路通車。
“但這些與紅旗渠相比,仍太渺小。我每天思考的和做的,就是怎樣更好地服務人民、依靠人民。”鄭中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