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佐證文史工作者吳華在《陳庴港方志》之《歷史回顧》篇中所提及的:義興公司黨徒離開新加坡到柔佛重新創業,他們之中潮籍人士最多,海南人也不少。
靈山宮附近的大型電纜工廠就是這50餘個荒冢的原本所在地;60年代,因為這個地段當時要建電纜廠,使得諸墳必須遷移。經當地已故居民甘家成等村民的安置下,諸墳才匯集在班蘭華人義山,得以落腳。
義山沒獲官方認可
蕭開福相信,這個位於陳厝港靈山宮後山地帶,在未發展工廠、房屋前,是個高度適中,並面向地不佬河的義山地段,或是亂葬崗。
“此義山雖沒獲得官方認可,但卻是早年陳厝港居民埋葬親人的地點,由於未規劃,墓群都是零散式面河而立。”
總墳立碑人甘家成的兒子甘垂安(63歲)在受訪時,透露他小時候有印象春秋兩季會有人到墳前拜祭,可是後來拜祭的後人仿佛漸漸少了。
50餘古冢具歷史價值 佐證海南人參與拓荒
有歷史價值的便是在總墳後方的50餘個古冢,多數顯示立於清朝或民國;其中一個是海南人翁溪之墓,上面志銘:“溪翁公墓海南丁巳年”。
蕭開福說,丁巳年不是1857年就是1913,佐證海南人參與了開墾拓荒的歷史。
另有一個潮籍人士林氏陳孝惠之墓:“考孝惠陳公,妣勤儉林氏墓潮州同治三年二月(1864年)清”。
還有:“妣桂枝黃氏黃桂枝同治三年(1864年)清”、“考亞日張公墓張亞日同治十二年口月二十二日立(1873年)清”等等。
他說,諸如上述的百年墓碑,能呼應陳厝港歷史記錄,即早期陳厝港的發展與潮籍人為首,但也有不少海南人到此地落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