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美國交通部長趙小蘭(右)與父親趙錫成在紐約接受採訪。 |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趙小蘭在美國華人當中頗有名氣。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內閣成員,小布什總統執政時期當了八年勞工部長。特朗普上台後出任交通部長,肩負實現特朗普投資萬億美元重振美國基礎設施競選承諾的重任。
在親友乃至美國華人圈裡,趙小蘭還有一樣很出名:孝順。每天晚上,她會準時給89歲的老父親趙錫成打電話;每逢周末,都盡量從華盛頓趕回紐約看望父親。很多公務活動,包括進入白宮,登上“空軍一號”,接受媒體採訪,總是盡可能帶上父親一起。趙錫成老先生對記者說:“我每天都在過父親節。”
包括趙小蘭,趙錫成共有六個女兒,個個學業有成,四個進過哈佛商學院。趙家在女兒教育上的成功,也早就出了名。作為和父親最親近、相處時間最長的大女兒,趙小蘭怎樣看待她父親的為父之道?
今年父親節來臨之際,趙小蘭和父親趙錫成一起接受了記者專訪。
“滿分老爸”有三大秘訣
趙小蘭說,如果打分,我給我爸爸打100分。不是因為他完美無缺,而因為他是一位百分百父親。
百分百父親?
趙小蘭講述了三個重要因素。
第一個因素,陪伴。趙小蘭說,在六個女兒各自記憶中,她們的父親從來沒缺席過任何一個的重要人生時刻。“他總會在場,和我媽媽一起。他們永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趙錫成的生活可不悠閑。相反,剛到美國時,他曾為養家糊口一天打三份工,還要攻讀學位。幾年後創辦公司經營船舶製造租賃,生意越做越大,非常忙碌。但趙小蘭說,父親一生花費了大量時間陪伴孩子,他總是放下手頭所有事情回復女兒們的電話和問題,總是積極想辦法和發掘實現女兒們生命潛能的機會。“對女兒們來說,他總在那裡;需要父親的時候,從不落空。”
第二個因素,主動。對趙家六個女兒,父親的“在場”從來不是一種消極的、無所事事的存在,而是往往由父親作為主動方的父女互動。在家庭裡,不論吸塵掃地、修剪草坪還是招待客人,哪怕周日晚上讓妻子休息自己下廚,趙錫成都會叫上孩子們共同去做;修理東西時,總會叫個女兒做幫手;在家庭外,他會和女兒們一起運動、旅行、會客,教她們怎樣待人接物——不是通過說教,而是讓女兒們直接看到父親怎樣去做。
“我們所有姐妹從很小時候就學習怎樣演講,和有趣、有成就的人打交道。”趙小蘭說:“父親的所有活動都會帶上女兒。我們做女兒的,能夠最直接地看到爸爸是一個講信義的正派人,有強烈的原則和正確的思考方式,還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和我媽媽那麼辛苦地工作,我們不自己用功做得更好,怎能對得起父母的愛和犧牲?”
第三個因素,愛妻。趙錫成是水手出身,年輕時跑船近十年,一年到頭有十個月不著家。新華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趙錫成傳記《逆風無畏》提到,趙小蘭要出生時,他把妻子送到醫院交給岳母就登船出海,一個月後才見到女兒。跑船時,很多水手到港就荒唐尋樂,但他潔身自愛,心裡感念著妻子木蘭的付出。
趙小蘭說,父親“愛我的媽媽趙朱木蘭。他待她如珠如寶,敬重有加。看見父親如此以愛以敬對待母親,我們做女兒的,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她建議中國的年輕爸爸:“做父親是很大的責任,女兒尤其需要爸爸。父女關係非常特別,將會塑造女兒的世界觀和人際交往方式。珍愛妻子,照顧好母親和女兒,做父親的快樂,便有望超過預期。”
重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趙家的規矩多,也是挺出名的。家裡請客人吃飯,六個女兒都要出來接待,站在客人身後布菜盛飯。趙老先生告訴記者,直到現在,他不動筷子,女兒們誰也不會夾菜吃飯;他開口說話,女兒們都會靜下來聽他說。在公司,會議室裡有一把他的專用椅。最小的女兒安吉雖是副董事長,不管父親在不在,“從來不敢坐爸爸的座位”。
六個女兒都在美國文化和美國教育制度下長大成人,但趙錫成和妻子在家庭教育中,格外注重中國的傳統禮節和儒學思想。趙小蘭回憶說,父親很愛一邊和女兒們做事,一邊講述在中國的早年生活,講述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和傳統習俗,“他總是和我們聊天,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把我們和故鄉聯繫在一起”。改革開放後,他把每個女兒都帶到中國。趙小蘭說,這使她們比大多數美國人都能更好地了解幾十年來中國所取得的巨大進步。
在趙小蘭看來,孝道、謙遜、與自己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都是寶貴的中國傳統美德。盡孝,是兒女自身的福祉。她說:“父母曾經精心照顧我們。當我們長大,他們變老,我們應當尊敬和善待他們。”謙遜的美德,在當今世界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卻是人們理解、學習對方的需要。而從長遠來看,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能夠使中美更好地相互理解、增強東西方紐帶。
《逆風無畏》中,有這麼一段話留給記者深刻印象:趙錫成讓女兒相信,同時做中國人與美國人,是件好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多了解一種文化,是一個優勢。
趙小蘭給父親的100分裡,或許也包括這一條:在女兒心中培植中華傳統文化之根,讓她們對自己血脈裡的文化傳承擁有一種自信,能夠在族裔和文化多元的美國,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身在何處。(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