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據匈牙利《新導報》報道,2月8日早晨9點半,位於布達佩斯約瑟夫城四虎市場的攤位已經開張營業,儘管這個時候顧客寥寥。通常在這個時間顧客不多,但是商鋪早早開門等待那些在市中心做零售生意的大客戶來採購T恤、鞋、服裝等商品。表面看來生意照舊,但是商人們的生意並不景氣,當記者詢問他們生意現狀時,記者們得到同樣的答案,生意很糟糕。
在匈牙利的零售商普遍遭受生意不景氣的打擊,所謂的遠東市場在經濟危機中受到的傷害比其它地區更嚴重。基於GfK Hungária,一個匈牙利市場研究公司最近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熱衷於在大賣場和折扣店購買服裝,那些所謂的遠東市場遭到冷落。相較於購買廉價的服裝,消費者更傾向於花多一些的錢,購買質量有保障的服裝。同時,小康家庭也停止在那裡購買非生活必需品。
慘淡的市場使得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遠東商人們離去。“如果我再降低價格,我就要自掏腰包補足差價了”一位在四虎市場經營鞋類生意的越南商人抱怨道,“顧客仍然期望更低的價格”
遠東市場如四虎市場,已然成為一個重要的,不可分割的城市景觀的一部分。隨著來自於這個市場的百萬計,也許億萬計的商品在匈牙利國內和周邊國家流通,這些市場作為獨立的微觀經濟體具有極強的跨國聯繫。但是,這些市場對於國內和國際的市場波動十分敏感,因為他們的存在遵守同樣的遊戲規則即需求與供給。這也就是經濟危機和匈牙利市場緩慢的恢復對這些市場產生巨大消極作用的原因。羅蘭大學孔子學院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薩拉特博士,向布達佩斯商業雜誌的記者解釋道。而且無論是市場管理者還是交易者都不願意分享有關經營額、規模和個人收入的信息。經濟的艱難復甦,使得中國市場的零售商對未來報以悲觀的預期。
匈牙利的華人移民潮始於1989年,當它成為第一個取消針對中國公民簽證要求的歐洲國家時。匈牙利商業的潛在利潤迅速掌握在這些貿易者手中。1994年,一個投資者租賃3.5公頃的靠近約瑟夫城火車站的土地,建造了四虎市場。這個市場迅速成為中歐華人經濟的中心。在1990年中期,由於壓倒性的需求,馬路對面的工廠建築被用於容納數以百計的額外的商鋪。儘管經常被稱為“中國人市場”,四虎市場吸引了除中國移民外的越南人、美國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埃及人和其它種族的零售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