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華人社區中心打出“文化牌”,開設了國畫班、中國器樂班等。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對於久居異國的華人和當地的英國人或者外國人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據英國《新歐華報》報道,倫敦華人社區中心致力於保持和發展社區服務與活動,以滿足不斷增長和變化的倫敦及全英華人身心需要。風雨飄揚中屹立32年,倫敦華人社區中心愈戰愈勇,爭取得更大場地,今年遷移至里斯特坊新址,邁入新里程碑。
走進華人社區中心的新址,乾淨的環境,寬敞明亮的活動中心,布告欄里貼滿了各種活動課程通知。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興趣班學員們專注的神情,讓新的華人社區中心充滿新的氣象。
始創華人之家,無償服務僑胞
倫敦華人社區中心於1980年由劉錫棠博士創立,是英國第一家華人社區中心。當時,劉博士在尤斯頓中文學校當志願教師,經常會碰到中國家長向他咨詢各種問題,或是請他做翻譯學校、地區政府和醫生的來信,他很快意識到了英國華人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這時,一個真正服務於華人的自己管理的社區中心應運而生。
就這樣,在劉博士的努力下,在倫敦的唐人街開設了英國華人社區中心,並在過去30年來一直為在倫敦甚至英國的華人免費提供語言翻譯、福利申請、健康咨詢等各種服務。
社區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共收到來自全英各地的求助達1000人次。到今天為止,中心已為超過40,000人提供了咨詢和援助,被認為是倫敦甚至英國華人的重要資源和服務中心。
隨著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英國,社區中心小小的地方已經不能滿足辦公的需求。於是,社區中心搬入了另一處辦公地點,但是這個地方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對於本就不寬裕的社區中心無疑負擔更重了,好在今年上半年搬到了現在的地方,“新的地方時20年免租,讓我們的負擔減輕了很多。”社區中心經理馮兆熊高興地說。
而談到如何能搬到新址,馮經理說:“當初這棟大樓是要建一個賭場,按照英國法律如果你要經營賭場必須要有經營牌照,而且政府規定這類場所必須要有回報社會或者對當地社區有所貢獻,我們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就與賭場的負責人聯繫,希望他們能夠幫助我們,這樣雙方一拍即合,他們免費提供場地,我們幫他完成義務,有助於他們拿到牌照,一舉兩得。”
慈善持久戰,籌款自更生
和很多慈善團體一樣,華人社區中心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短缺。“前幾年經濟好的時候,政府的撥款還是可以維持中心的日常運轉,但是這幾年經濟不景氣,政府的撥款已經削減了不少,光靠政府支持是不行的。”馮經理說。
馮經理介紹,現在華人社區中心正在慢慢摸索更多新的籌款方式。現在中心建立了一個“aiyaah.com”的門戶網站,這是一個華人社區網絡籌款平台中心通過這個網站,把華人社區中心的文化和社會活動發布到網上,並聚合英國華人社區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將網站作為一個信息交流平台,收錄英國華人社區商業和社區組織名錄,將華人企業在這裡溝通信息,建立聯繫,並定期組織或者發布活動通告。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將“aiyaah.com”打造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成為所有華人企業和社區團體的合作夥伴,從而吸取更多的資金幫助,以保障社區中心在資金困難時的運營。
除了網絡平台,華人社區中心也積極打出“文化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吸引力,為中心發展助力,社區中心現在開設了國畫班、中國器樂班、中文班和烹飪課。這些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對於久居異國的華人和當地的英國人或者外國人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現在每天都有人來到華人社區中心咨詢如何參加這些學習班。學費不貴,因此並不是很大一筆收入,但是只要學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
同時,每逢大型的中國傳統佳節慶祝活動,華人社區中心都會在那裡擺上一個小攤位,出售一些傳統的中國工藝品,雖然錢不多,但是積少成多,一點點的夯實中心的基礎。
此外,華人社區中心還非常懂得利用社會關係來幫助籌款。馮經理說,去年他組織了一場“卡拉OK慈善籌款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找了很多當地有影響力的華人代表,讓他們上台唱歌,贊助嘉賓也可以點歌,活動最後籌集到了20,000英鎊的善款。”馮經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