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焗蝸牛/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法式大餐被譽為“西餐之首”,禮儀講究、菜品美味,是人們印象裡“優雅、浪漫、精致”的代名詞,甚至被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法餐中,蝸牛又是“三寶”之首,幾乎是每餐的必備品。法餐的長盛不衰讓蝸牛的消費量與日俱增。一些波蘭農民瞅准了其中的商機,辦起了“蝸牛農場”,在法餐的產業鏈中占到了一席之地。
法國人食用蝸牛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人們經常說,法餐有“三寶”,就是指蝸牛、鵝肝和牡蠣。日常飲食中,以蝸牛為原料製作的各種菜肴幾乎是每個法國人的最愛。在很多法國人家裡,每逢喜慶節日,家宴上的第一道冷菜就是蝸牛,甚至有人把蝸牛稱為法國的“國菜”。可以說,蝸牛之於法餐就相當於辣椒之於川菜。據統計,法國人每年要吃掉6萬噸蝸牛肉,折合30萬噸鮮活蝸牛。在巴黎,專營蝸牛食品的商店就有500多家。
法國吃的蝸牛並不是普通的蝸牛,其中一種是大個的,比普通的蝸牛大幾倍,尤其以勃艮第地區出產的為最佳,被稱為“勃艮第蝸牛”,經常用於製作大餐。還有一種小個的叫“小灰”,一般和胡蘿蔔一起燉著吃。起初,法國人食用的都是野生蝸牛,但隨著食用量的不斷增大,以及殺蟲劑在農業中的廣泛使用,野生蝸牛越來越稀少。雖然法國人也開始人工飼養蝸牛,但蝸牛仍然供不應求。目前,法國人食用的蝸牛95%以上都依靠進口。
很多波蘭人從中看到了賺錢的商機。波蘭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成分跟法國勃艮第地區非常相似,飼養出的蝸牛質量很好,深受法國人的歡迎。另外,相比傳統的豬、牛和家禽養殖,蝸牛養殖不但投資少,效益也更好。而且,作為一項新興的養殖產業,它在波蘭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幾年來,波蘭的“蝸牛農莊”從不到10家迅速發展到了300多家,其中一些大型的農場年產蝸牛50噸,相當於500萬只蝸牛。波蘭去年的蝸牛出口量接近500噸,在法國的食用蝸牛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當然,蝸牛養殖也不簡單。如何讓飼養出的蝸牛更加肉肥味美,是波蘭各家“蝸牛農場”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據介紹,在蝸牛出場前的最後6個月到1年,不能讓它吃蔬菜,也不能喝水,只能讓它吃面粉,這被稱為“蝸牛的齋月”。吃過面粉的蝸牛,肉質會變得非常可口;而不吃面粉的蝸牛,肉的味道會發苦。如果出場後的蝸牛殼很容易碎的話,就說明“齋月”期間的養殖沒有做好。
波蘭的“蝸牛農場”正在考慮蝸牛產業的多元化發展。現在,最優質的新鮮蝸牛一般都是出口到法國,質量稍差的會加工製作成蝸牛肉罐頭,而蝸牛蛋也會被加工成類似魚子醬的醬料。此外,蝸牛的粘液也有用途,可以用來製作美容霜等護膚品。在法國、西班牙等國,這類蝸牛美容霜深受女士們的歡迎。
波蘭國內的蝸牛食用市場也有潛力可挖。因為在17、18世紀,波蘭也曾經盛行用蝸牛製作菜肴。用蝸牛搭配蘑菇或者雞肉,都曾是波蘭傳統菜譜中的佳品。只不過進入20世紀後,蝸牛逐漸從波蘭人的餐桌上消失了。但現在隨著法式大餐在全世界的流行,蝸牛又開始在一些高檔的波蘭餐廳中出現了。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去,那將是波蘭“蝸牛農場”的又一個利好。
(來源: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