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法國波城大學講師羅蘭·多納爾介紹一戰在法華工。 |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1914年一戰爆發,歐洲戰場十分慘烈,英法等國傷亡巨大。協約國經與當時中國政府商榷,同意在中國招募華工,“以工代兵”參戰。協約國在中國共招募華工共14萬人,絕大多數來自山東,到法國、比利時前線服務。中法學者近日相聚北京,分享研究成果,緬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協約國服務的華工。會後,法國濱海大學歷史系華裔副教授馬驪、原山東省威海市檔案局局長張建國、香港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張岩接受訪問,講述一戰華工鮮為人知的一面。
招募:逾八成一戰華工來自山東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整個一戰期間,英法兩國共在中國招募約14萬華工,其中,英國招募華工約10萬,法國招募華工約4萬。在14萬華工中,超過80%來自山東省。馬驪說,“英國在山東招的華工數量超過8萬,法國在山東招的也占絕大多數。而他們之所以主要選擇山東,主要因為這裡的人個子高大,且更適合法國當地的氣候。”
當時,法國招募的非技術工人一天可以賺1法郎。技術工人和翻譯,則可以賺得更多。在當時,這樣的待遇非常豐厚,招工信息發布後,吸引大量農民踴躍報名。
不過英法兩國開出的錄用條件非常嚴格:勞工必須通過嚴格體檢,牙齒不齊、沙眼病患者一律被淘汰。很多來自農村的華工仍留著的辮子被要求剪掉。
張岩說,“華工知道到萬里以外的法國是非常危險,並且還要面臨家庭的阻力。比如有一個姓韓的華工,他家人為了阻止他應募,讓他大哥專門到火車站去阻止他,但韓姓華工一定要去,他大哥無奈,只得剪下他的辮子回家向父母複命。從中可以看出,應募的華工事實上具有較強的冒險精神”。
應募成功後,華工們在華工營生活一兩個月,期間接受一定培訓。在營地期間,管理者會向華工進行宣講,並引導華工學習西方體育項目,鼓勵華工習武甚至舉辦華工武術運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