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反對黨民主行動黨的律師張念群說:“這種配額制在很多層面上依然存在。”她說,這限制了馬來西亞華人在某些行業的就業前景,包括上市公司。分析人士說,這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使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到其他地方,包括中國尋找機會。林嘉水的馬來西亞聯合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有工廠,不過他雇用馬來西亞華人和新加坡華人擔任中層管理人員。 林嘉水說,隨著中國經濟開放,馬來西亞華人發揮起橋梁的作用,因為許多在美國和英國接受教育的馬來西亞華人也懂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
馬來西亞多語種的教育體系使這一優勢保持下來,作為少數族群的華人和印度裔在小學階段可以選擇用母語學習。檳榔嶼當地的中文報紙《光明日報》首席執行官、同時擔任一家私立漢語學校董事的楊耀琨(音)說,隨著中國的崛起,想學習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包括非華裔。 估計漢語學校中的非華裔學生人數在過去30年增加到6萬多人,就連馬來西亞總理也把兒子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漢語。
文章稱,雖然馬來西亞政府一直在通過“一個馬來西亞”的口號來推動民族團結,但是接受採訪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對馬來西亞華人的態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曾在世界銀行任職的經濟學家張基焯(音)說,一些馬來人對中國內地人和馬來西亞的華人不加區分,“馬來西亞在某些方面受到本國政治的限制。” 他還說,馬來西亞必須更加積極地進入中國市場,馬來西亞原本可以在中國有一個有利的開端,但“遺憾的是……從未利用這一優勢”。
張基焯認為,大多數企業是通過馬來西亞華商的個人努力進入中國的,目前,在推動兩國關係方面還能做很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