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預警系統 |
在成都雙楠一個普通小區裡,王暾和同事“從零開始”∶“啃”下百本地震學書籍、寫測試程序、買二極管三極管、焊接電路板……除了技術障礙,還有“經濟壓力”,300萬,一年就花光了,最窘迫的時候,公司賬戶裡只剩下了1塊4毛錢,連續幾個月發不出工資。這位博士成了“前途未蔔”的創業者,廢寢忘食搞實驗,那幾年,常常做夢都是“地震了!”
“早一天研發出來,就少一些人失去生命。”艱難之中,王暾始終堅信著成功,“破釜沉舟,再難也要扛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4月25日,ICL地震預警系統成功預警汶川餘震一次。2012年9月,“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通過了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成為國內迄今唯一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的地震預警技術系統。2013年2月19日,監測到雲南巧家縣4.9級破壞性地震,這是中國首次對破壞性地震成功預警。
2.驕傲:研發ICL地震預警系統 刷新日本在地震預警領域的記錄
公眾對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常常分不清。“預警是地震正在震中發生,但地震波還未給周邊區域造成破壞前,提前給出警報。而預報則是在地震發生前,對可能發生的地震給出警報。”王暾解釋。有研究表明,如果提前10秒獲得警報,死亡人數可減少39%;提前20秒,死亡人數可減少63%。
王暾團隊2011年研發出的“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將地震監測儀器監測到的地震波,轉為電波,並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搶在地震波到達之前對危險區域發出警報。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7.0級地震,這套預警系統在地震發生後的5至42秒即向雅安、成都、汶川各區域發出了警報,“如果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有了地震預警系統,會給北川提供31秒預警時間,我們估算會避免2至3萬人的死亡。”王暾提及此事,眼神黯淡。
目前,ICL地震預警系統已延伸至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震預警監測台達5600個,覆蓋22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地震區人口的90%,是國內迄今唯一公開為民眾和重大工程提供預警服務的預警網,也是世界第一大地震預警系統。讓王暾驕傲的並不僅僅在於規模世界第一,ICL地震系統的存在,刷新了日本在地震預警領域的紀錄。在迄今測到的30次破壞性地震和近萬次餘震中,無漏報無誤報,可靠性上超越了日本;響應時間方面,ICL地震系統只需要6.2秒,日本卻需要9秒,速度提高30%;而在預警盲區方面,日本達30公里,中國僅有21公里。“以前我們學的是日本的技術,現在連日本專家、美國專家都會來咱們中國學習觀摩!”王暾說起這點滿是自豪。
3.情懷:用我所學回報祖國、回饋社會是幸福的
2013年,北川電視地震預警正式啟動,電視可彈出ICL地震預警系統發出的預警信息;2014年,ICL地震預警系統覆蓋成都高新區全部公立學校,校園廣播可播報地震預警;2014年,成都地鐵啟用ICL地震預警系統,如接到地震預警,地鐵將減速到25km/h,並緊急停靠最近的站台;2015年,四川省公安消防總隊在作戰指揮中心安裝ICL地震預警終端,提高地震應急救援指揮決策水平和能力……學校、社區、樓盤、高鐵等等,ICL地震預警系統守護的範圍越來越廣,每一個普通人還可以通過下載免費APP“地震預警”,從手機獲取地震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