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頻次暴恐襲擊,我維和官兵泰然處之,確保安全。首批維和警衛分隊為在機場作業的荷蘭工兵提供安全防衛,在周圍火箭彈襲擊時有發生情況下,遏制了多次疑似武裝攻擊,令荷蘭工兵刮目相看,對我軍由衷信任;第三批維和工兵分隊數十名官兵在外單獨執行營區建設任務長達數月,每天隨時要應對簡易爆炸物威脅和間瞄火器襲擊,但沒有一人畏戰退縮。
面對大規模暴力衝突,我維和官兵沉著應對,化險為夷。2015年1月下旬,加奧爆發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暴力遊行,聯馬團東部戰區司令部被圍。我第二批維和部隊迅速啟動二級應急響應,所有哨兵立即進入戰位,狙擊手占領各制高點。同時,工兵分隊強化防禦設施,醫療分隊調集力量準備接收傷員。從始至終,我維和官兵妥善應對,依法處置,化解了危機,確保了戰區司令部和自身營區的安全。
直面生死威脅,我維和官兵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戰地答卷。聯馬團東部戰區司令部認為,“中國軍人最令人放心,效率最高”。我防禦設施和應急處置措施手段,被東部戰區樹為楷模,成為全戰區47個國家維和軍人學習的樣本。
實戰之備
維和是戰場,不是演習場,無處不在的襲擊,逼著維和官兵“天天枕著敵情睡覺”
數據令人痛心——迄今不到3年,聯馬團已有70餘名維和軍人遇襲身亡、約300人受傷。傷亡之慘重,高居同期聯合國全球各維和任務區之首。
無處不在的襲擊,逼著我維和官兵“天天枕著敵情睡覺”。“這裡是戰場,不是演習場,每天24小時都得保持實戰狀態。”我第二批維和工兵分隊隊長董榮強說,要把打仗的要求,貫穿到每一個戰備細節。
去年5月,在馬里採訪期間,記者在我維和營區嗅到了一股濃濃的實戰味道:車輛油箱保持加滿狀態,確保一有情況,10秒內能到達營區指定場所;官兵每天警戒執勤和外出執行任務時,即使天氣再熱,鋼板防彈衣都要牢牢套在身上,鋼盔隨時戴在頭上;更重要的是,執勤官兵每天都荷槍實彈,槍支保險隨時開著,甚至上廁所時武器裝備都不離身。
記者曾跟隨我第二批維和警衛分隊官兵執行過一次巡邏任務。三輛車,一頭一尾是全副武裝的92輪式裝甲車,中間是安裝了炸彈干擾儀的指揮車輛,既保證首尾照應,也可有效應對遙控炸彈。人員編成也很講究,包含精度狙擊、法語翻譯、攝像取證等人員,各司其職,精幹高效。
“在國內,我們都習慣了固定的作息表和任務流程,但在馬里維和,這恰恰是一大忌諱。”巡邏路上,官兵告訴記者,戰場上,最忌諱被對手摸透活動規律。他們執行同一巡邏任務時,預設有多條巡邏路線,時間不定、頻率不定、路線不定,不選好路、不避差路,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就在這次巡邏途中,快反中隊副中隊長唐嘉嶺發現,路旁一處陳舊沙坑被填平,痕跡非常可疑,疑似埋有地雷,他立即命令車隊繞行,並把這一情況逐級上報給聯馬團地雷行動處。後經排查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正是憑借這種對敵情的“第六感”,我第二批維和部隊累計成功處置了67次險情。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只有第一時間準確感知敵情,才能把握戰場主動權。”第三批維和部隊指揮長田偉告訴記者,他們建立完善包括雷達監視、夜視監控、熱成像、紅外報警等多手段、多途徑監測監控網絡,讓戰場隨時都對我單向透明。他們還通過從戰區獲取情報、與友軍共享信息等,及時掌握預警情報,有效規避了數十次威脅風險。
實戰之思
維和官兵積累的許多“打仗”心得,如今寫入一些部隊營連開展實戰化訓練的指導手册
“維和就是作戰,標準就是實戰。可謂是生死練兵,弄不好要丟性命。所以,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從實戰出發,沒有花裡胡哨的形式主義。”我第三批維和工兵分隊隊長朱昭平說。
維和期間,官兵們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在身體動脈附近挽上一條三角巾,以便在戰場受傷後能夠迅速止血;養成了用實彈檢驗防禦工事的習慣,打不穿才敢“貓進去”……諸如此類的“打仗”心得,如今寫入一些部隊營連開展實戰化訓練的指導手册。
“這些不是書本上的要點,而是用鮮血換來的實戰經驗。”第三批維和警衛分隊班長彭坤舉例說,一次,一輛載著大量炸藥的皮卡車衝向塞內加爾維和部隊,塞方士兵只攜帶有常規彈,阻止不了加厚皮卡的衝撞,釀成2人死亡、7人受傷的慘劇。借鑒此教訓,我維和官兵每次出行都給各種武器備足彈藥,將穿甲彈、爆破彈、常規彈等彈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裝填。
經歷維和戰場的洗禮,從普通士兵到指揮員,對何謂實戰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維和帶來的思考,還在繼續。
——必須研究制勝的特殊規律。按照聯合國《交戰規則》,維和部隊保持中立,只有在自身遭襲時才能開槍還擊。2014年5月,反政府軍攻勢甚旺,一度打到距我維和營區不到30公里處。我維和官兵劍走偏鋒,打心理戰、打威懾仗,果斷進行實彈演習,震懾了各方力量,制止了局勢進一步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