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劍說,最近幾年,韓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發生了很大變化。第一次去韓國任教時,他去給一個小學上課,一到教室,就有調皮的學生跑來聞他的頭髮,原來當地人對中國不了解,認為中國人長期不洗澡、不換衣服。
他第二次去韓國,早已沒了這些誤解,韓國人非常歡迎中國人。很多韓國人在努力學習漢語,韓國甚至將漢語作為公務員的考試科目。
“幾年時間,韓國人徹底改變對中國人的印象,主要歸功於我們祖國的迅猛發展和開放程度。“他說,每一個在國外的中國人,都是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
工作繁重累並快樂著
在韓期間,陳寶劍的工作相當繁重。除了教大學生中文課,他還要教大學教職員課、中學小學課、社區課。最小的學生才5歲,最大的學生接近80歲。“常常上午覺得自己是個大學老師,下午就成了村小老師了。”
給當地中小學生上課,從城市到農村,來回需要乘坐3個小時的公交車。
韓國的公交車很少,錯過一班車,至少要等半個小時。在冬天,如果運氣不好,可能要在風雪中等上一個小時。
累並快樂著,是陳寶劍在韓國的真實寫照。“第一次來韓期間,我去孤兒院為孩子上課。一學期上完,我也要回國了,當得知我要走時,一二十個孩子跑上來抱著我,喊著‘嘎吉瑪、嘎吉瑪(不要走、不要走)’。”陳寶劍說,他感動得差點當場掉淚。
將書法樂器帶進課堂
在制定課程時,陳寶劍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植於教學中。他是個笛子和書法愛好者,有時上課,他會帶上自己的竹笛,現場為學生吹奏中國傳統曲目。
而有時,他還會帶上筆墨紙硯,揮毫書寫中國古典詩詞。中國與韓國傳統文化非常接近,學生們很喜歡這些課程。
“中國最長的河是哪條?”“世界上最高的山在哪裡?“”中國有多少個民族?老師是什麼民族?“記者旁聽過一堂陳寶劍的漢語課,20多名韓國學生的漢語都不錯。他拿著中國地圖告訴學生們,他的家鄉在重慶,那裡有火鍋、美女和美麗的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