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沙迦醫療隊醫生合影。 |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開始湧動,伴隨著這股浪潮,中國和阿聯酋的經濟和文化往來趨於頻繁。雖然中國與阿聯酋於1984年才正式建交,但在此之前,除了香港華人和台灣華人已經頻繁在阿聯酋從事商業活動,大陸華人也在民間方面與阿聯酋開始有文化經濟上的交流與合作。比如在1983年11月,中國東方歌舞團就受邀於阿聯酋演出,在當時獲得良好的反響。
1981年,中國衛生部對阿聯酋的援外醫療隊在沙迦正式成立,第一批醫療隊是由四川省外派的醫生與護士共計14人組成,之後又陸續外派到阿聯酋幾批,都是以中醫針灸推拿的醫生為主。正是因為這批援外醫療隊,才開啟了中醫在阿聯酋的發展歷史,促進了當地阿拉伯人對中醫針灸的認識,為後來中醫針灸在阿聯酋的立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八十年代初,基於國際政治變局,原來中國從東歐轉機去西歐的航線中斷,由於阿聯酋正好位於中西方中間,地理位置的優勢開始顯現。中國民航組織人員到阿布扎比、杜拜和沙迦進行考察。沙迦機場早在1932年便修建,當時的沙迦已經是整個中東的航空中轉中心。
於是在1980年,中國民航決定與沙迦機場簽訂航線中轉協議。同年,北京-沙迦-巴格達,北京-沙迦-法蘭克福-倫敦這兩條國際航線開通。直到1984年,沙迦已經成為中國民航最大的海外中轉站。在此之後,中國民航還開通了北京-羅馬,北京-烏魯木齊-伊斯坦布爾,北京-上海-巴黎的國際航線,其中均把中轉地放在了沙迦機場。
由於航空公司可以擔保96小時的落地簽,所以當時很多在沙迦轉機的中國人會考慮在沙迦停留出境,購買一些阿拉伯特色的本地商品。沙迦著名的地標——火車頭市場(也稱為Blue Souk)便受此恩惠,吸引了許多轉機的中國人前來購物。據悉,80年代的沙迦火車頭市場就如同現在的DUBAI MALL一般火爆,成群結隊的中國人在裡面購物的場面經常出現。
與此同時,杜拜正在迅猛發展,日新月異,最終逐漸取代沙迦成為海灣地區航空中心。1991年,中國國航開通北京-杜拜-開羅的航線,中國的航班開始從沙迦機場向杜拜機場逐漸轉移,沙迦的火車頭市場的中國人也變得越來越少。
雖然現在沙迦機場的地位已經無法與杜拜機場相提並論,但作為80年代中國航班的主要中轉站,它首次為華人打開了了解阿聯酋乃至阿拉伯世界的門戶,為今後華人在阿聯酋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