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認為,基廷的言論是否代表美政府立場已不是重點,關鍵是釋放出了一種積極的信號,即基廷願意在任內積極推動中美之間的軍事交流深入發展。
上任前夕,基廷在美參院舉行的聽證會上就指出,美國與正在興起的中國軍事力量發生衝突並不是預料中的結局,基廷的理念是,若美國能在與中國的頻繁接觸中,讓中國瞭解美軍的實力與意圖,可以消解中美之間以及台海的潛在衝突。上任後,基廷還在國會奔走呼籲修改《2000年國防授權法》。這份於1999年通過的法案中含有多項反華條款,企圖利用臺灣、中國國防建設、中美科技交流、“間諜案”和防擴散等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現在美國防部每年撰寫的《中國軍力報告》也是根據該法案的要求向國會提交的。
美“對華接觸派”聲音正逐漸放大
有評論指出,基廷能夠在訪華期間,發出如此令外界震驚的話語,反映了美國政治生態的變化,表明在美國軍方“對華接觸派”的意見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掌握了話語權。
回想布什政府上臺初期,五角大樓被拉姆斯菲爾德和沃爾福威茨等“新保守強硬派”的領軍人物所主導,在國防部內鮮有同中國進行接觸的言論公開出現,中美之間的軍事交流也處於停滯的狀態,更因“撞機”事件而雪上加霜。此後發生“9•11”事件,中美軍事交流關係隨著兩國整體關係的改善而出現轉機,並在前美太總部司令法倫海軍上將的竭力推動下,逐步走上正常的軌道。
近期以來,美太總部下屬的軍種司令部主官人選也發生了變化,像太平洋艦隊司令已經由前海軍作戰部副部長羅伯特•威拉德海軍上將接任,空軍司令也將由空軍副參謀長錢德勒空軍中將接任,此二人都是對亞太以及中國問題相當熟悉的專家。尤其是威拉德將軍對中國具有比較務實的態度。
2001年初發生中美“撞機事件”時,還是海軍少將的威拉德當時正在擔任“小鷹”號航母打擊群的指揮官。事件發生後,美軍偵察機再次恢復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偵察飛行,當時美海軍內部的強硬派建議“小鷹”號航母打擊群前往南中國海地區,並起飛艦載戰鬥機為偵察機護航。但威拉德與當時美太總部司令布雷爾都認為這種做法不妥,可能會引起美中之間更大的衝突。最終,美國防部沒有做出如此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