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維和部隊士兵在黎巴嫩站崗。 |
中評社香港7月9日電/新華網報道,在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第一批和第二批官兵中,“80後”占了70%以上,如果只統計士兵,這個比例將超過85%。
25歲的劉穌沉穩、精幹、俐落。
2006年3月,劉穌任聯合國駐黎巴嫩臨時部隊(聯黎)憲兵司令部憲兵分隊長,成為第一個擔任這個職務的中國人。
憲兵分隊由7個國家的32名軍人組成,其中年齡最大的45歲,年齡最小的就是劉穌。
上任第4天,劉穌就接到護送聯黎部隊副司令到黎以邊境參加安全工作會議的任務。劉穌在最短時間內為所有人員辦好了通關手續,隨行的憲兵主管連連贊道:“這個中國小夥子不簡單!”
胖乎乎的中國工兵營翻譯兼通信官瑪超,出國時剛畢業工作了半年。作為營裏的“首席翻譯”,瑪超參與的外事活動是營裏最多的。
“在對外交往中,我們要時時維護祖國和軍隊的尊嚴,也要處處傳達我們的友好和善意。”一年多的歷練,使24歲的瑪超積累了不少“外交心得”。
瑪超不僅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還擅長畫漫畫。剛到黎巴嫩不久,他就在聯黎部隊《利塔尼》雜誌上發表了多幅反映維和生活的漫畫作品。
到目前,瑪超已為包括聯黎部隊司令克勞迪奧將軍在內的10餘名外國高級軍官,以及30余名部門主管繪製了漫畫肖像,成為聯黎部隊小有名氣的“漫畫家”。
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官兵雖然年輕,但他們繼承了中國軍隊的傳統和作風。
2006年8月6日11時55分,24歲的中國工兵營掃雷參謀周峰帶著田祥福、朱浩兩位戰士,在彈藥庫旁的值班室辦理交接班手續。突然“轟”的一聲巨響,破碎的木板片迎面向他們撲來。
這是中國工兵營在黎以衝突期間唯一的一次官兵受傷。一枚交戰方的火箭彈偏離了方向,落在了工兵營彈藥庫值班室側背後的水泥T形牆上。爆炸的氣浪將值班室完全沖毀,幸運的是沒有殃及旁邊的彈藥庫。
田祥福和朱浩的頭皮被彈片劃破,包紮處理後第二天就又去執行任務了;周峰則在掩體裏休息了整整半個月——彈片鑽進他背部肩胛骨下方深達兩釐米,再深入一點就會傷及心臟。
6個月後,周峰隨第一批輪換官兵回國休假。至今,那枚烏黑發亮的彈片還鎖在他宿舍的抽屜裏。
掃雷排爆是中國維和工兵營的主要任務,而戰鬥在掃雷排爆一線的大部分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
馬華22歲,袁波21歲,楊劍20歲……當在危險四伏的雷場上碰到這一個個臉上還留著幾分稚氣的掃雷兵,記者不由得肅然起敬。
經歷了維和,中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的“80後”官兵,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穫是自信,最多的變化是成熟,最深的感受是身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