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也出戰鬥力”,汪立宏對此深信不疑。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軍魂”是極具人民解放軍特色的詞。
走進鐵軍軍營,每個宿舍門上,掛著分隊獲得的榮譽稱號標牌,宿舍門前,黑板報裏貼著黑白歷史照片。
“北伐中誕生,井岡山上成長,我們是共產黨的第一支武裝……”開飯前,一群戰士高唱這首《鐵軍之歌》。
鐵軍的歷史可追溯到1924年。當年11月,孫中山在廣州組建“大元帥府鐵甲車隊”,車隊裏有一個直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的黨小組。
1926年,鐵甲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擔任北伐先遣隊。1927年8月1日,此團參與南昌起義,其後與毛澤東旗下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
其後八十年間,這支被陳毅譽為“黨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鋼鐵部隊”,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五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役戰鬥三千多次。開國十元帥中的五位,從鐵軍中走出。
提起這段歷史,每個士兵都能倒背如流。近年來,為了讓官兵們瞭解這些歷史,鐵軍師部先後修繕和建成了師史館、5個團史館和12個紅軍榮譽連,組織編纂了鐵軍師史、團史、連史。
“傳統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培養這些獨生子女的戰鬥精神。”師政治部主任黃曉健這樣認為。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一直被當作一個原則,在鐵軍,這一原則有具體體現。鐵軍每週至少留半天時間學習執政黨的思想理論,三個代表、十六大精神、科學發展觀等等都納入學習視野,執政黨的新理論一推出,部隊就會及時組織學習。
“和上個世紀90年代初相比,如今部隊對理論學習的重視程度更高。”一位老兵告訴記者,1993年,他剛進部隊時,理論學習筆記一年用不掉半本,現在每年得兩本。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們永遠不變的軍魂。”師政委周和平說。
看不見的戰爭
“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這是2002年,時任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到鐵軍視察時,對鐵軍提出的要求。
這場變革起源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在這場大戰中,以美國為主的三十多個國家,出動6個航母集群,對伊拉克進行了38天的狂轟亂炸。其後的地面戰只進行了100小時。伊軍傷亡3萬人,美軍傷亡人數僅有148人。(據《海灣戰爭——美國國防部致國會的最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