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號見證海上多邊合作升溫
“2007年,我們終于開進了東京灣。這是一次沒有實現軍中高層互訪的情况下的軍艦交流,是中日關系改善給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標志意義不容小視。”
南方日報:朱艦長,您伴隨“深圳”號的成長已有6年時間了,在這6年間,“深圳”號出色完成多次中外艦艇交流任務,成爲軍中的“外交明星”,您能具體談一談這幾年來,您所參與見證的世界海洋力量多邊合作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麽?
朱建達:我只能從“深圳”號幾年來的出訪見聞來談談這個問題。海軍是國際性的軍種,國與國之間的艦艇交流,一直是國際外交關系冷熱的晴雨表。艦艇這一流動國土的出訪,對于加深被訪國對本國海上力量的直觀印象,效果非常好。
2003年,“深圳”號出訪新加坡,當時美國艦艇也在同一港口停靠,因爲“9·11”事件的影響,美國艦隊表現出高度警惕,艦艇前後兩挺機關槍,也不邀請別人上來,別人也不想上去,他們也開甲板招待會啊,冷餐會啊,冷冷清清,氣氛始終熱烈不起來。
因爲停泊在同一港口,“深圳”號和澳大利亞、法國、泰國等12個國家的艦艇展開的交流活動非常頻繁熱鬧,相形之下,美國人在那個港口顯得挺孤單。
2005年,“深圳”號出訪巴基斯坦、印度和泰國,幷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當時我們的演習項目主要是海上搜救、直升機互降、海上補給、通信操練、援救受損艦艇等。
具體過程,還是挺能體現互助合作精神的,當時我們把假人扔到海里,讓大家搜救,因爲風浪比較大,巴基斯坦海軍救人就非常吃力,但印度海軍則表現出訓練有素和堅毅執著的性格,非要把假人撈起來。
我們還進行了燈光信號的操演,旗語的交流,項目不算複雜,但通過演習,各國的訓練水平均得體現,彼此的溝通、信任和理解,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2007年,我們終于開進了東京灣。這是中日關系改善給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標志意義不容小視。
融冰之旅,磕碰總是難免,但我們均以平和心態一一化解,外軍對“深圳”號的總體評價良好,我們較好地展示了人民海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艦員的良好個人素質,整潔的艦容艦貌都給外軍展示出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是可以打勝仗的隊伍。
我覺得此次訪日最具有未來輻射意義的成果是,雙方都有意建立一個海上聯絡機制,通過電話,在海上進行溝通聯絡。
如果這一點能够實現,將减少雙方在原因不明情况下由于信息交流不順暢造成誤會,給中日海上力量增進了解,促進合作,加强彼此的信任,打造出了一個務實的平台。
這减少了“春曉”油氣田海域、釣魚島海域等敏感區域因原因不明而造成沖突的可能。
南方日報:中日海上關系的改善,對于台海局勢有何影響?
朱建達:將有利台灣問題的最終解决。
南方日報:我們注意到10月17日,美國推出了《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您如何評價這份報告中,對中國海軍實力的評估?我們也看到這份報告中,對于未來海上力量的合作,突出强調了軟實力、文化交流、多邊安全合作的重要性,那麽對于多年擔任這項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艦長,您如何評論他們的觀點?
朱建達:對于前一個問題,我只能說,中國海軍力量的壯大發展對世界海洋安全不構成任何威脅。
至于對于海洋力量多邊合作、軟實力競爭、文化交流確已成爲新時期世界海洋力量格局的重要特征,從“深圳”號的見聞來看,多邊交流、多邊合作正在不斷推進,證實了這一點。
美國的報告中指出,世界90%的商業運輸通過海洋。對中國來說,通過馬六甲海峽的5萬艘船只之中,有70%左右和中國相關。
在此前提下,和平至關重要,交流與合作自然成爲海上力量最重要的相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