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爲了給精確的機務保障指揮提供堅實的基礎,成空部隊在提高飛機維修保障質量與效率方面不斷探索與嘗試。他們對重要系統的上百個參數建立分析監控,實現分析工作由定時分析向智能分析、由外場分析向內場分析的延伸;自主研發出具備維修作業卡片管理等10多項功能的軟件系統,實現戰機維修保障全過程信息化。
時間:2007年某月某日
地點:雲貴高原上空
主角:成都軍區“紅”“藍”空軍
任務:多兵種聯合防空與地面目標攻擊
夜幕初降,機場一片忙碌,隨著藍色熒光指揮棒發出的指令,挂滿實彈的戰機滑向跑道,一只只銀鷹吐著橘紅色的尾焰,呼嘯著畫出一道道弧綫,頃刻間列陣蒼穹……日前,在雲貴高原,一場携多兵種聯合防空與地面目標攻擊對抗演練在成空兩支新機部隊間展開:一支是“傳統强隊”,一支是“後起之秀”,雙方都裝備我軍新型戰機。
第1戰場:空戰
暗夜搏殺
躲避雷達近距纏繞
數分鐘後,戰機飛抵預定空域,從掩護到壓制,從搜索目標到協同攻擊,在地面指揮所的引導下,靠戰友間的默契配合,“紅軍”長機在僚機的“火力掩護”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目標區……拉杆、躍升,實施完攻擊的戰機畫出一道優美弧綫直刺雲霄。攻勢淩厲的“紅軍”戰機猶如拳手的組合拳,變換角度對目標進行輪番“打擊”,直至所有 “敵”目標被徹底摧毀。
戰鬥幷未結束。隨著“藍軍”援軍趕來,長空激戰再次拉開。這一次,“藍軍”改變了進攻套路,立足戰機特點,制定應變措施。新的作戰任務打亂了原定的行動計劃,一系列的變化考驗著“紅藍”雙方飛行員的應變能力。
“藍軍”分隊發揮優越的機動性能,不斷變換著戰術動作;“紅軍”戰機在地面指揮下,不斷進行大載荷機動,挑戰裝備性能的極限。
“藍軍”依靠先進的機載雷達,能較早地發現“紅軍”戰機,但“紅軍”戰機相互策應,不但突破了“藍軍”戰機認爲安全的中距防綫,還創造性地發揮新戰法的特點,與“藍軍”先進戰機實施近距纏繞格鬥。
高强度的對抗對雙方飛行員連續作戰的意志力、超負荷作戰的體力和對戰爭殘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此時,對于“紅藍”雙方來說,對手既有空中的“敵人”,也有地面部隊的反擊。參戰飛行員組成多個靈活小分隊,規避對手防空警戒雷達的搜索,對目標實施不間斷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