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國的能源消耗量正大幅度提升,石油和天然氣早已不能自我滿足,進口量固然不斷增長,來源地也越來越多,對外合作開發石油資源的國家範圍日廣,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於是,在西方傳媒報道的誇大渲染下,中國給了人們一個“到處爭奪石油資源” 的印象,甚至認為中國正在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針對“中國能源威脅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廿日發表了一份《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強調“中國過去不曾、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這是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發佈的能源文件,一萬六千字的內容,詳細介紹中國能源發展現狀、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全面推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源供給能力、促進能源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深化能源體制改革以及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等政策措施。旨在消除外界對中國能源需求迅猛增長的疑慮和擔憂,表明中國堅持能源可持續發展,只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無可否認,中國是個人均能源擁有量較低的國家。煤炭和水力資源的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五十,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而耕地資源的不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三成)卻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這些先天不足,決定了中國對外國能源的依賴會比較大,但這不等於中國就會成為世界能源安全的“威脅”。
首先,我們必須看到,擁有逾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既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也是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能源主要靠國內資源解決,中國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九成以上,遠遠高於多數發達國家。而這個比例,並未對國際社會構成任何威脅。
第二,儘管中國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但人均能源消費水平還很低,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其中人均石油消費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石油人均進口量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遠遠低於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這個比例,實在夠不上“威脅”的水準。
第三,中國的能源資源開發潛力也較大。煤炭已發現的資源量僅佔資源蘊藏量的百分之十三,水力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僅為兩成,石油資源探明程度只有三成三,天然氣資源探明程度為一成四,這些能源尚有開發餘地。至於非常規能源資源,中國尚處於開發利用初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也剛剛起步,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資源潛力。
社論說,從白皮書看到,今後中國除了繼續挖掘油氣生產潛力、大力發展核能發電以外,還把可再生能源列作優先發展領域。它必將對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減少對油氣資源的依賴起重要作用,成為解決能源供需矛盾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正着意推廣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亦必有助於減低油氣和煤炭的消耗,有利環境保護。
再說,對於油氣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長並不是壞事,正好達到供需互補和互利共贏的作用,為世界能源市場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