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中國台灣的軍事戰略趨同
新加坡和中國台灣的軍事戰略和軍事原則正在趨同化,都是通過强化軍事機器,努力取得對潜在對手的有效威懾力量,當面臨“拖延性戰事”時,雙方還都依賴世界大國的外交甚至軍事介入,解决問題。
通過從美國獲取大批武器幷與之建立特殊軍事關系的方式,新加坡和中國台灣都希望在大規模軍事沖突來臨時,美國前來救援,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新加坡從美國購買AIM-120C 空空導彈,幷將它們儲存在美國,此舉清晰地表明,新加坡試圖與美國建立實質意義上的軍事同盟關系,幷將外交威懾與軍事威懾二者結合起來。
一旦新加坡與他國爆發軍事沖突,它將不可避免地向美國提出要求,即把它此前儲存在美國本土的武器系統交付給新加坡,這樣一來,美國就無法保持中立的立場(只能被拖入沖突)。近年來,中國台灣的做法與此類似。
基于同樣的意圖,新加坡還將從德國采購的66輛豹2A4主戰坦克“存儲”到澳大利亞,作爲對馬來西亞的抑制策略,因爲馬來西亞新近從波蘭購進PT91M型主戰坦克。
對付大陸,台灣采用類似新加坡的“外交威懾”戰略
其次,新加坡還通過“外交威懾”戰略,以加大自己的安全“籌碼”。新加坡通過與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東盟5國開展多層面的防務合作,從而達到通過不同“外交威懾”戰略對付不同對手的目的。
近年來,中國台灣也試圖通過擴大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軍事交流,降低美國主導台海事務的權重,此舉類似新加坡的做法。
新加坡的“主動防禦”戰略很可能受傳統英國軍事理念的影響,英國在對待其前殖民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做法,就是這種理念的外在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