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世行行長沃爾芬森提倡G8變G10。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月26日雷/“我認爲解決辦法是G8擴軍,加入中國和印度。”1月23日下午,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世界經濟頭腦風暴”會上,前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咪著眼睛,掃視同桌,慢吞吞地說。包括記者在內的同桌九位討論者,一一點頭。
《財經》網絡版報道,所謂G8,指八國集團。前身是G7 ,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七國,稱爲七大工業國集團,在俄羅斯於1997年加入後,演變爲八國集團。
沃爾芬森所說的G8變G10,是應討論會主題“2008年世界經濟最嚴峻挑戰及對策”而發。在世界經濟論壇全會大廳裡近20張圓桌邊,一部分世界上最聰明或者至少最有影響力的精英人士在50分鐘內能得出甚麼答案?
答案是林林總總。在組織者匯總的九大挑戰中,次貸危機當仁不讓,竟然佔了三席,分別是危機本身,管理危機失當,以及對危機的過度反應。其中,管理危機失當高居第一。其他的挑戰還包括油價高企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等等。
對挑戰的看法不一,但在應對之策上,很明顯有一個共識:現有國際體系的基本格局已經不足以應對所有這些挑戰。沃爾芬森的建言僅限於我們所在的這一桌,但仿佛不約而同,主持人點名的每一桌的發言人都講到了這一點。會議的進程逐漸有了一些現有國際體系的批鬥會色彩。
“現在的世界體系——聯合國安理會、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形成於二戰結束後。”一位發言人質問到,“你能想象中國和印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裡的股權份額合計,仍然低於比利時嗎?衆人嘩然。“這個系統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實了。”
沒有甚麼比G8更能引發席間衆人的不滿了。“八大集團首腦每年會晤,煞有介事,仿佛他們就能決定世界大事。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另一位發言者定準了討論的矛頭所向。自此,人們討論的,不再是G8要不要擴軍,而是要擴到G多少。
相比較而言,沃爾芬森的建議G10是最爲保守的。最簡單的邏輯,加上近年來紅得發紫的“金磚四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就是G11(俄羅斯已名列G8)。但在許多人看來,這顯然不夠。“應該是 G8+G5”,有人強烈建議,所謂G5,即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於是變成G13 。
不論是G10還是G13,達沃斯參會者的傾向是明顯的:全球性的挑戰應由具代表性的全球機構協調應對,但現在的國際體系正在喪失代表性。這一情緒不僅在當日的頭腦風暴會中顯露無遺,更貫穿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迄今的議程。它表現在法國外長庫奇納的大會發言中,也表現在新加坡外長楊文榮的現場答問中。楊文榮說,“G8必須加入中國和印度。原因很簡單。他們要麼提供了全球性問題的答案,要麼是這些全球性問題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