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最新054A級530號徐州艦已經入役。(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船舶工業新接訂單984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2%,超過韓國,晋身全球第一。據報道,中國新接船舶訂單已經占到國際市場近一半的份額。
中國制造得到世界認可
人民網綜合媒體報道,近日國防科工委船舶行業管理辦公室正式公開發布2007年中國船舶工業指標。據統計,2007年,中國造船完工18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手持船舶訂單1588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1%。
中國國防科工委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造船産量出現了驚人的增長,成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出口到包括希臘、挪威、德國、美國、英國等世界前九個航運大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的各種船舶航行于全球的洋面上。“中國制造”的船舶産品得到了世界市場的廣泛認可。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經曆了多次從先行工業國家向後起工業國家的轉移,目前日本、韓國雖仍爲世界造船大國,但世界船舶工業中心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已經確立。
逐步進入高端産品市場
船舶專家認爲,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産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是中國船舶迅速崛起的主要動因,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了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的設計建造技術,形成了一批標准化、系列化的品牌船型。油船、集裝箱船手持訂單占世界份額分別從不足10%提高到30%和21%,散貨船已達到28%。而且,中國已進入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萬箱級集裝箱船、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産儲油船等高端産品市場,大型船用柴油機曲軸實現了批量生産。
另外,與日韓相比,中國既擁有素質高、成本低的豐富勞動力,又擁有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更好的資金、技術條件,具有比較優勢。
中國更是全球最大的鋁、鋼、銅、煤進口國,而這些都需要經過船舶運輸。自2006年起,中國開始推進“國油國運”進程,要求到2010年,我國大型油輪船隊的規模至少要保證能承運50%以上進口石油,以保障能源安全。船運行業的專家透露,中國計劃在未來5年新建造90艘超級油輪,擴充中國遠洋運輸船隊,以提高原油運輸的能力。長期來看,中國需求,特別是“國貨國運”的要求,將爲我國的船舶工業帶來持續增長的訂單需求,成爲中國船舶工業崛起的主要推動力。
要從“大”向“强”轉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表示,中國船舶制造業發展迅速,但整體競爭力不强,需要加强自主創新和資源整合力度,使中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强國轉變。
他認爲,雖然中國造船業具有勞動力豐富且成本低的優勢,但造船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强。他說,中國自主設計的主流船型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品牌,高新技術船舶仍然要依賴國外設計,而且配套産業嚴重滯後,造船業能源資源消耗也處于較高水平。
專家認爲,未來5-10年將是真正考驗中國造船業競爭實力的關鍵時期。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張廣欽說,中國要成爲造船强國,具體的手段包括:以自主創新爲中心環節,構建中國船舶工業核心競爭優勢;大力發展先進船舶配套業,促進中國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進一步提高生産和管理效率;發展先進造船生産能力,確保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鏈接
2010年造船總噸位有望達到2300萬噸
據張國寶透露,中國已經爲進一步大力提升造船能力制定了發展藍圖:到2010年中國造船總噸位有望達到2300萬噸,到2015年則將達到2800萬噸。爲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計劃在大連、上海、青島、廣州等港口城市興建大型造船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