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擔心全球戰略平衡被打破
俄羅斯一直沒有再進行反衛星的試驗,但作爲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具備“重操舊業”的實力,畢竟俄羅斯進入了一個經濟複蘇、决心重塑大國形象的關鍵時期,而反衛星的技術幷非高不可攀。據俄塔社23日報道,俄軍事專家巴利科夫斯基表示,對美國這種意圖將軍備競賽引向太空的戰略部署,首當其沖受到威脅的是俄羅斯。他警告說,長期以來,世界的戰略力量平衡是建立在核平衡基礎上的,一旦外太空軍事力量失衡,那麽核平衡的作用就會失去,全球戰略平衡勢必被打破,對這樣潜在的威脅,俄羅斯當然不會聽之任之,“如果做出反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曆史上,像這樣的較量已經太多了。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核潜艇幷將洲際彈道導彈放到核潜艇上的國家,這迫使前蘇聯和歐洲國家不得不耗費巨資研制類似的系統,幷不斷更新換代。上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又引發了前蘇聯對應的“紅星戰”計劃和促使歐洲發展“尤里卡計劃”。美國在80年代開始的飛機隱身化革命,導致俄羅斯和歐洲國家也不得不投入巨資研制本國的隱形戰機和防空系統。進入90年代,美國又投巨資大搞反導試驗,俄羅斯等國雖然不具備跟進搞大規模反導計劃的經濟實力,但是却不得不研制更先進的具備挫敗反導系統能力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和新型的海基核力量。
軍備競賽導致巨大浪費
這些曆史上的軍事較量都說明,美國是軍事技術的帶頭者和全球軍備的領跑者。美國的技術一直讓其他國家感到壓力,逼著別國在軍事技術上不斷發展。但世界不可能只有美國能獨攬先進的軍工技術,由此引發的是,在這些較量的背後,却是很多科研技術和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很多軍工技術沒有轉化到民用技術中來,被束之高閣。
美國人曾經諷刺說,前蘇聯人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從事的工作與軍事有關。但現在,美國每年的工業産值中有1/5强是來自軍火工業。它們生産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武器裝備,像領先歐洲和俄羅斯戰鬥機將近一代的F-22、獨一無二的核動力航母、先進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潜艇和科幻般的“未來戰鬥系統”。人們注意到,在美國,很多先進的技術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但問題是,在美國往往是一項技術可能被用于軍事領域才會被開發,而且有時它只會被應用于軍事領域,這無疑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可能把美國和世界高科技的發展方向引入歧途。在美國,你能找到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座艙顯示系統,不僅重量輕、分辨率高,而且尺寸大,却看不到一個美國的電視機品牌;在美國,你能看到生産工藝最好的戰鬥機,但是美國的民用機床工業却萎靡不振;在美國,最精英的科技人才和條件最好的實驗室可能被用來研制基因武器和對抗病毒的疫苗,而像超級水稻這樣可能造福于世界的項目却被忽視。
倫敦攝政學院國際關系專家阿爾波特對這樣的怪現象有自己的理解。他說,美國近年來一直在極力發展外太空開發計劃或建造新航母等,是希望借助自身領先于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顯示彼此的差距,迫使對方也放下經濟建設等國內核心工作,參與到新一輪的軍力競爭中來。西方政府不僅借助媒體的宣傳爲其造勢,還策動不同智囊機構用片面的數據來營造他國的軍事威脅論。
西方媒體不應縱容美國
提到西方國家借助媒體的宣傳來造勢,《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詹姆斯說:“英國媒體在美擊落衛星的事件上反應低調,同英國政府的立場和英美間媒體的合作機制有著必然的聯系。布朗政府在美國導彈發射後明確表態,認爲這是一次普通的軍事行爲,不會造成其他負面影響。英國官方的表態,自然讓媒體無法找到炒作賣點。”他告訴記者,英美兩國媒體有複雜的商業聯盟背景,比如英國最具影響力的24小時電視新聞台———天空衛視在這次報道美國導彈打衛星事件上的口吻,同它美國的姊妹台福克斯新聞網別無二致。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在接受采訪時說,在今天媒體非常發達的時代,所有媒體的報道力量也越來越大,媒體的政治力量也形成了“媒體權力”。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如果利用不好“媒體權力”,在世界上是“玩不轉的”。美國等西方國家媒體的特點是商業化,第一時間制造出“新聞標簽”,吸引讀者或觀衆的注意力,比如對美國這次導彈擊毀衛星的報道,就貼上了“打掉污染源、防止危害地球”的“新聞標簽”。在美國,媒體會設置議題,掌握著議程設置權。
李希光說:“我們感到美國媒體也有覺悟,對美國有利的會多報道,而負面信息不會釋放太多。美國這次的新聞語境是不要太空競賽,但從美國的利益來講,又想獨霸太空。美國媒體的報道,也是出于美國國防利益的考慮。”他認爲,像英國這次對美國導彈擊毀衛星的報道不多,有北約國家自己的考慮。同樣,英國媒體不會按照中國設置的議程進行報道。因此,中國不必太在意某些西方媒體的負面報道。 |